全面落實年 奮進的大邑|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

新聞直通車

縣民政局

履行著“上為政府分憂

下為群眾解愁”的重要職能

負責社會救助、養老服務、防災減災救災、

社會組織管理、擁軍優撫安置等

9大類30項工作

能直接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

9月4日,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新明做客《全面落實年 奮進的大邑》節目,就城鄉低保、社區營造及養老等方面工作作交流。

多方面開展社會救助

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近年來,該局引入第三方機構對低保家庭進行調查評估,實現了低保工作的程序化、標準化、規範化動態管理。截至今年7月,全縣在冊低保對象4185戶、6107人,累計發放低保金2238.41萬元。

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

今年以來,共對50餘戶困難家庭進行了低收入認定。

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工作

截至今年7月,全縣城鄉醫療住院救助3744人次,救助資金229.75萬元;門診救助5795人次,救助資金40.29萬元;大病救助70人次,救助資金50.68萬元。

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工作

截至今年7月,我縣共救助困難群眾411人,發放臨時救助金72.63萬元。

社會關愛援助體系建設工作

成立了縣、鄉鎮(街道)兩級社會關愛援助中心;建立大邑縣困難群眾數據臺賬1035人,特困家庭幫扶檔案121個,各項活動正常有序開展。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全縣登記建檔農村留守兒童880餘名、孤兒19名、困境兒童20名。各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建立了主動巡查機制,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部門、鄉鎮(街道)聯動工作機制,建設了一批“兒童之家”,搭建了關愛保護平臺,聯合縣關工委、婦聯及團縣委等部門實施了社會保護工作。

大力實施三大工程

張新明表示,該局將大力實施“扶持發展社會組織”“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和“社區營造行動”三大工程,著力打造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深入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

一 扶持發展社會組織

今年,擬引進樞紐型社會組織,搭建縣、鄉兩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建設,孵化培育樞紐型社會組織3—5家;以開展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精準扶貧、社會救助為主要內容扶持發展社會組織示範項目不低於10個。

二 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

今年,692人報名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較去年增加517人, 167人通過助理社會工作師(初級)、11人通過社會工作師(中級)的考試。截至目前,我縣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已達347人,培育孵化9家社工機構,引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5人。

三以社區營造為抓手 深化三社聯動機制。

今年,將實施重點社區營造示範項目12個,積極引導60%以上的城鄉社區利用各種資源實施社區營造行動,讓群眾更加感受到自然之美、環境之美、鄰里之美、生活之美。

不斷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截至2017年底,全縣總人口達到51.3萬人,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12.15萬人,老齡化率達23.64%,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顯。張新明介紹,目前,全縣養老機構有公辦、公建民營、民辦三種類別,共19家、3603張床位,每千名戶籍老人擁有床位30張。

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已建成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37處,其中城市社區61個、農村社區76個,覆蓋率達92.4%和50%。

此外,今年,我縣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152名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及2500名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服務;為2318名困難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急、助醫等居家養老服務。(劉志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