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卖油翁》为何语文课本将最后一句删去?卖油翁所卖何油

文章标题“欧阳修的《卖油翁》为何语文课本将最后一句删去?他卖的什么油?”

在欧阳修存世的五百多篇散文作品中,其中《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于情趣的小品文章,它只有短短的一百四十八个字,却通俗易懂、寓意深刻,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成为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同《醉翁亭记》一样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欧阳修作品之一。为什么中学课本中《卖油翁》最后还有一句欧阳自己讲的话却被删去?那么《卖油翁》卖的是什么油?

《卖油翁》故事场景还原实质了解

欧阳修《卖油翁》讲述一个北宋状元陈尧咨,此人能文尚武,他的射术非常地精深,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挂在树上的铜钱。但是陈尧咨此人才高官大盛气凌人,非常地自傲。有一天在自己家的园圃中练习射箭,有个老头挑着卖油的担子,看到陈尧咨在射箭就放下担子,然后在旁边观看,而这个老头看的方式比较特别,文中说“睨之”,就是斜着眼睛看,给人一种能射中没什么老不起的一种态度。这样斜眼睛看了很久。看到陈尧咨射了好多箭都中了以后,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给人意思就是还行。他这这种态度让一向自傲的陈尧咨就不能忍受。

所以陈尧咨就问他说“汝亦知射乎?” 你也会射吗?而且在这里斜着眼看了这么久,我的箭术不好么?你只是轻轻地点点头。卖油翁说“无他,但手熟尔。”你的箭术射多了就是熟练而已。这句话就让陈尧咨很是忿然,你怎敢轻视与我?卖油翁说我倒油倒得比较多,所以我用油来跟您的箭比。卖油翁就取了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了一枚铜钱,把那铜钱对着口放在那葫芦上,舀一勺油,慢慢地将油倒进葫芦里,油都倒完了铜钱没湿。卖油翁说这也没什么“惟手熟尔”,陈尧咨觉得卖油翁说的也有道理,本来很有兴趣在练箭术现在也没心情了便“笑而遣之”。在我们课本中《卖油翁》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传递出来,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中学语文课本中《卖油翁》为何删除原文最后一句?

但是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卖油翁》一般节选到“康肃笑而遣之”这句话为止,而事实上,这篇文章在欧阳修的原作里最后还有一句话被课本编写者删去了。在故事结尾欧阳修自己说了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意思就是这个故事跟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吗?欧阳修这句话中学语文课本里为什么没有选呢?是因为文章段落大意就变的复杂了不太好总结,这个故事就不是一个熟能生巧所能涵盖的问题。而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分别都有不同的寓意,和卖油翁的故事有共同点,但放在一起就是欧阳修笔下卖油翁所卖的油!

庖丁解牛重在养生天人合一

庄子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宰完这牛以后,牛都不知道疼,豁然而解。而且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还新的一样,庖丁的眼睛里看见的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牛身上的关节和经络,所以刀是在牛身体的缝隙之间游走,在不知不觉当中牛被分解了。庖丁达到人刀和牛合一的境界,才能游刃有余豁然而解,讲的是养生的道理!但是让卖油翁看完庖丁解牛,卖油翁就会说“惟手熟尔”!那庖丁和庄子那就瞬间凌乱了。庄子讲庖丁解牛的根本道理是养生,一个人要想活得快乐自由自在,就要和天道自然完全地融为一体。所以庖丁解牛他的目的是重在养生。

轮扁斫轮得心应手只可意会

而庄子讲的轮扁斫轮的故事,一个人叫轮扁,一天他看到君王在堂上看书,就君王您看的什么书?君王说我读圣贤书。轮扁说您读的是糟粕。君王说你个做轮子的怎么能说我看书看的是糟粕呢?你有何依据。轮扁说道理很简单,我做轮子这门手艺传授给我的儿子,他总达不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他做的轮子和我做的总是不一样有差别。轮扁讲的道理是传授真理传授的是得心应手的裉节,做的多虽能得心应手但本质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所以书中的真理往往要通过知识传递的时候很困难。读书读得多也只能是熟悉文字,其中的真理是需要意会和感悟。


欧阳修笔下卖油翁所卖何油?

所以欧阳修文末的这句话是非常重要,对于庖丁来讲是养生,对于轮扁来讲是关于真理和知识的关系,对于卖油翁来讲这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就是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准之后可以变成境界。就是可以“惟手熟尔”来概括,所以的一切首先是惟手熟尔,技术上必须达到完全的纯熟,然后才能升华为人生的境界和智慧。而《卖油翁》表达了欧阳修从熟能生巧升华为天人合一的人生理念,其中的基础当然首先是要熟能生巧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须知“实践出真知” “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能夜郎自大,骄傲自满!这才是卖油翁所卖之油。

欢迎阅读“欧阳修的《卖油翁》为何语文课本将最后一句删去?他卖的什么油?”我们下期再见!

总有一个人在坚持,总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诗为媒,驭歌而行。不喧哗,自有声。—— 诗音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