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五院 對標「登峯計劃」,打造醫療高地

<table> /<table>

隨著“衛生強省”的提出和“登峰計劃”的實施,建設高水平醫院是響應國家戰略、省市部署的題中應有之義。

作為中山大學在珠江西岸唯一一家直屬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下稱“中大五院”)積極對標廣東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在發展前沿醫療技術、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集聚拔尖醫學人才等領域均取得了累累碩果。

創新不止步,醫療再提升。在《珠海市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中,珠海提出助推中大五院進入全省30強、“登峰計劃”第二批重點建設醫院,打造衛生高地。紮根珠海服務人民、科研創新引領發展、厚植土壤引鳳來棲,在對標“登峰計劃”、中山大學“雙一流”建設,服務珠海“二次創業”新徵程的道路上,中大五院用實際行動與成果履行使命擔當。

科研攻關▶▷

國家級科研項目構建醫療“硬實力”

呼吸衰竭、食道癌、兩次被迫取消手術……60歲的東北劉叔在遭受疾病困擾的同時,也因為屢屢失敗的治療結果喪失了信心。在當地醫生的推薦下,他們從六千里之外來到中大五院找到了胸心外科主任曹慶東,進行了充氣式縱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手術。這一次,劉叔和他的家人沒有失望。他的兒子劉家強感嘆道,“父親手術的成功讓他的人生又燃起了希望,感謝這裡的醫生。”

事實上,對疑難雜症的攻關是衡量一所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指標,劉叔的經歷是一次很好的印證。近年來,中大五院深入推進以臨床疾病為導向的科學研究,科研創新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形成了一條具有中大五院特色的科研體系,讓中大五院在臨床疑難危重症救治方面擁有了“核心競爭力”。

6月,全國首例“精準導航下單孔充氣式縱隔鏡同步腹腔鏡食管根治手術”在中大五院成功開展。該院院長單鴻帶領分子影像團隊和胸外科手術團隊聯合攻關,採用近紅外熒光顯影系統實現食管癌病灶精準定位,從而對食管癌病灶進行更清晰、快速、精準的清掃,進一步提高食管癌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8月,國家科技部公佈了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獲批名單,中大五院院長單鴻教授領銜的項目《基於實時高空間分辨率和多模態圖像融合技術的食管癌臨床診療方案研究》成功獲批,項目經費支持高達1923萬元。數據顯示,該類項目全國僅6個單位獲批,該院為珠中江地區唯一獲批單位。

一系列重大醫學成果將造福更多患者,一系列醫學突破助力中大五院的精準醫學跨越新臺階。當前,廣東省啟動了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以期通過重點建設讓醫院在臨床疑難危重症救治、臨床醫學研究、醫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作為中山大學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唯一一家附屬醫院,中大五院正奮力瞄準“登峰計劃”,促進醫院臨床科研水平實現飛躍提升,助推醫院整體醫療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該院科研成績頗豐,科研成果呈多點開花之勢。據悉,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之外,今年,中大五院還獲批了9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平臺助力▶▷

精準醫學平臺助推科研“結碩果”

今年8月,中大五院作為發起單位,聯合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放射學代表、香港地區放射科學院代表和澳門地區中山醫學會放射醫學代表,共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醫學影像聯盟”,旨在為粵港澳地區醫學影像工作者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醫學人文交流搭建平臺,促進三地醫學影像領域共同進步。

“中大五院作為此次聯盟的發起方,讓醫院在醫學影像領域的引領地位再次凸顯。”中大五院影像醫學部主任李紹林說。醫療創新技術關鍵在於醫院的臨床科研水平,科研平臺的質量直接決定科研成果的好壞。“粵港澳大灣區醫學影像聯盟”的成立,是該院致力於搭建科研平臺、推動醫療水平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中大五院以“高站位、高規格、高水平”的標準持續推進科研平臺建設,為醫院科研發展奠定基石。植根於中山大學優質醫療資源,中大五院成立了“生物功能與分子影像平臺”和“感染與免疫平臺”。其中,醫院分子影像中心是廣東省分子影像學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介入放射學研究所的依託單位,已具備躋身國家級功能與分子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實力。

該院攜手華大基因致力於促進基因組醫學在臨床方向的轉化與應用,成立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與華大基因BGI共建臨床分子醫學實驗平臺。同時,該院還建立了中大五院—中山醫學院結核病聯合實驗室、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臨床診療中心、生物組織標本庫等眾多高端科研平臺。

除此之外,中大五院作為珠海市唯一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的臨床新藥試驗基地,還發揮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作用,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快速轉化提供了載體支撐。為助力“健康珠海”建設,該院還積極參與珠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打造的公共衛生創新平臺建設,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一系列“硬科技”平臺的搭建,催生一系列科研創新成果。數據顯示,近年來醫院教職工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近300篇,最高影響因子27.959。

人才為核▶▷

搶佔衛生高地築牢人才“蓄水池”

今年,50歲的戴英波從中南大學湘雅三院來到珠海的中大五院。擁有近三十載臨床經驗的他,讓許多患者不遠千里前來尋診。來到中大五院後,戴英波以學科帶頭人身份快速推動泌尿外科臨床科研水平提升。“珠海是一座機遇之城,希望在醫院惜才愛才的氛圍下,我可以在專業領域實現新突破。”他說。

在全國醫療領域高層次人才緊缺的背景下,中大五院以“人才興院、人才強院”的理念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棲。近年來,醫院引進了學科帶頭人19名,其中包括南粵百傑、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導、教授等;聘請兼職教授29人,包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項目首席專家和二級教授等。

最好的人才環境是制度環境。眾多人才紮根珠海、落戶五院,是該院“惜人才、重製度”理念結下的碩果。早在去年,中大五院專門成立人才發展辦公室,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先後制定完善《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獎勵實施辦法》《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及補充方案等10餘項人才文件,一張“引才、育才、成才”制度網,面向世界集聚了一批拔尖的醫學人才。

搶佔醫療衛生高地,珠海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衛生強省”“登峰計劃”“健康珠海”等省市多重戰略交匯疊加,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增強城市集聚力。

雄厚的科研實力、豐碩的科研成果、優質醫療人才匯聚,是中大五院全力打造高水平醫院、躋身全省醫院30強、衝刺“登峰計劃”的堅實基礎。按照計劃,到2020年,中大五院科研投入將佔醫院總收入的4%,專職科研人員佔醫院總人數的10%,用於科研的實驗室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

撰文:黃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