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不丹——佛教、现实和幸福

不丹是个佛教国家,老百姓从出生那一天起,接受的就是佛教的教育和熏陶。长大后,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或多或少带有佛教思想。我在不丹的导游Sonam Rabgay,上过大学,在中国学习汉语一年多,一举一动之间,充满了对佛教的敬意,讲起佛陀、莲花生的故事来,头头是道。进入任何一个宗堡和拉康(宗堡是大庙兼行政办公地,拉康是纯粹的庙),都要在佛像前三磕三拜,不时捐献香火钱。在爬千米高的虎穴寺时,我们的司机居然也和我们一起爬,而且还带上了酥油去上供。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累爬上去,他笑笑说,为了心中的敬意。

佛教的主旨,是要让大家不纠结于现世生活的是是非非,尽量平和、宽容、睿智地度过一生。因此在佛教世界里,对于精神充实和解脱的追求,远大于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所以,你到了不丹,会感觉到老百姓有一种心闲气定的气质,开车猛冲猛抢、行路匆匆忙忙的情况几乎没有。整个首都廷布没有一个红绿灯,汽车也不少,但很少出现互相顶着不让的情况。城市一到晚上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在街上走动,走在路上甚至能够听到蛙鸣声。对于那些想要寻欢作乐的中国人,不丹是不适合来的地方。

不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其实到了不丹,你表面上看不出人民有多幸福。农村人的生活依然清贫,城市人的生活也不富有,尽管旅游业现在很兴旺,但全国人均收入很低,大概每年只有八百美金左右。所以,这里的幸福,一定不是指人民有了富有的生活,而是指人民能够安心生活在不算富有、但身心安定的状态中。

他们的精神生活和信仰是确定的,财产是被法律严格保护的,子女上学是不需要交钱的,生病了上医院也是免费的,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清爽干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美好的,整个国家的安全状态是很好的,打砸抢的情况是几乎没有的,孩子们走在路上不管多远是不会被人拐走的。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阳光充足,即使没有钱也一定是相对幸福的。

这不能不归功于佛教,当然也不能不归功于现代的国家管理理念和思想。第四世国王晋美森格·旺秋把GDP指标改为GNH(General National Happiness),同时通过宪法限制君主权力和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真是一个英明之举,从此这个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幸福放在了心里。

因此,你到不丹来旅行,不是来看自然风景的,尽管自然风景也美轮美奂。你来不丹,更大的收获在于了解不丹文化,了解佛教文化和世俗政体是如何结合的,这一结合是如何摆脱宗教和政权有可能产生的对老百姓的欺凌、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高处,又是如何一起推动不丹幸福指数的提高、推动不丹的进步和发展的。

不丹的整个社会管理制度几乎是政教合一的,是互相紧密配合的。政府行政长官和大喇嘛(上师、法师、仁波切)常常在同一栋楼里工作,两边分工不同,一边管世俗秩序,一边管精神信仰。这种在一起工作的楼通常叫做宗(Dzong)。在每一个主要行政区和县里,都有一个宗。这个宗是当地最大的一座庙,是该区域的庙中之王。里面一般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政府办公用,后半部分喇嘛活动和修行用。在首都廷布的扎什曲宗,国王就在里面办公,同时该宗又是不丹最大的宗教场所之一。国王有时间就会和上师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和宗教事务等。不丹是个寺庙遍地的国家,如果没有行政功能,纯粹用来朝拜和祭祀佛教偶像如佛陀、莲花生等的庙,就叫做拉康(Lhakhang),如著名的虎穴寺,因为没有行政功能,就叫做Taktshang Lhakhang。

庙看多了,感觉都一样。其中几个宗可以看一看,比如普纳卡宗,坐落在普纳卡两条美丽的河——父亲河和母亲河的交界处。这个宗很秀气也很宏伟,第五世国王(现在的年轻国王)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廷布的扎什曲宗是国王工作的地方,也可以去转一转,不过每天要到5点之后才能进去。帕罗的帕罗宗,建在半山腰上,从下面的帕罗河谷向上看很雄伟壮观。这个宗对于中国人有特殊的吸引力,因为梁朝伟和刘嘉玲的世纪婚礼,就是在这个宗里面举行的。中国人对于不丹的热情,也是从这场婚礼开始的。但这些宗,也就是进去走马观花一下就出来了。政府的办公场地是不允许进去的,喇嘛住的地方和修行的地方你也看不到。如果你幸运,在大殿里面可以看到小喇嘛在上课念经。

我们进入普纳卡宗大殿时候,刚好一大堆大概8-15岁的小喇嘛在上课念经。大喇嘛老师不在,他们念得稀稀拉拉的,眼睛不断往游客身上瞟。如果有漂亮的女游客,他们的眼神就会随着转很长时间。看来佛教教义再清净,也抵挡不住青春的诱惑。一旦喇嘛老师走进大殿,念经声一下子就高昂整齐起来,和中国中小学生上自习课朗读差不多,老师在与不在,完全是两个世界。再严肃的佛教教义,也挡不住孩子们天真好奇的天性和对于外部世界的渴望。

不丹大部分的宗和拉康,除了敬拜佛陀之外,主要敬拜的是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是八世纪印度出生的佛教高僧,后来因西藏国王赤松德赞的邀请,到西藏传教,奠定了藏传佛教的基础,也是西藏红教的主要奠基人。莲花生大师后来又到尼泊尔和不丹等地传教,留下了大量有关他的传说。著名的虎穴寺,就是根据莲花生大师骑着一匹飞虎从西藏来到此地降妖服魔的传说而建造的。由于莲花生大师在不丹人心里的特殊地位,很多庙把他当作主要偶像来敬拜,和佛陀平起平坐,因为他被认为是佛陀的转世。

除了大庙外,有几个有意思的小庙也可以去看一看。在普纳卡的切米拉康(Chimi Lhakhang),敬拜的是一个由人转为神的偶像,叫朱卡库拉(Drukpa Kunley)。该人相当于不丹人的爱神,疯疯癫癫,以性交的方式传播佛教,一生御女几千人,女人争相和他发生关系。他不被当作淫棍,反而升格为神,这可能和不丹人对于生殖的崇拜有关(另文讲述)。

(顶果钦哲仁波切)

另外一个在帕罗的拉康叫祈楚寺(Kyichu Lhakhang),是不丹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7世纪。传说这座寺庙是松赞干布所建,当时松赞干布在为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建了大昭寺之后,为了镇压藏区女妖,一天之内建了108座寺庙,其中在不丹境内建了二座,就是位于帕罗的祈楚寺(Kyichu Lhakhang)和位于布姆塘的简贝寺(Jampey Lhakhang)。但祈楚寺之所以值得去看,是因为不丹著名的活佛顶果钦哲仁波切(H.H. Dilgo Khyentse Rinpoche))在这里修行了很多年,并在这里圆寂。仁波切是藏语,实际上就是活佛的意思。

最近中国出了很多这个仁波切、那个仁波切的书,其中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你可以更慈悲》,在中国也颇为流行。他有一些话语流传甚广,比如:

“佛子,如同草上将熄灭的火一般,涅磐并非是最殊胜者。你应该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留在轮回中,来完成对众生的广大利益。”

“心碎了无声,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它粘起来。”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顶果钦哲仁波切)

这些话语特别有人间烟火气,但又远远超越了人间烟火。他是一位慈祥智慧的老人,看他的照片,立刻就觉得是一个可以亲近、并且愿意聆听他教诲的大师。他于1991年圆寂,他转世的孩子现在已经被寻找出来。你到祈楚寺去,能够看到他打坐的座位,以及他简陋的起居室和非常小的一张床。在小小的大殿里莲花生大师塑像的边上,有弟子为他请来的一个等身真容铜像。对这样一位把自己一辈子的智慧和时间,都用在为人们灵魂得救而努力,为人们幸福而不断传法的大师,我毫不犹豫的下跪三拜。

正是有了像顶果钦哲仁波切这样的大师存在,不丹人民对于以慈悲为核心的佛教信仰才会更加坚定。人们也在坚信佛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佛教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到今天为止,依然有很多家庭把自己孩子从小送到寺庙里去当喇嘛,送到佛学院去学习。过去,人们这样做也许是生活所迫;现在,好像更多的是因为信仰,相信一路虔诚,慈悲善良,今生来世都会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