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熊酒店|贝聿铭叔祖的苏州老宅,竟成了听风雨入眠的庭院

林徽因曾写道,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的老宅。

每座老宅,都像是一坛尘封在地里的美酒,打开的那一刻,像是无法抑制的醇厚香味,扑面而来。

△苏州老宅

嘉园——有熊酒店

嘉园,位于苏州人民路,经历百年风雨,曾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民国颜料大王贝润生的老宅。

△嘉园

这样一座承载了贝氏家族厚重历史的清代老宅,经过了几十年的荒废,几易其主,曾做过钱币博物馆,还曾被经租下办公。而那段厚重的历史,也渐渐被人遗忘。

△嘉园改造前

正是这样一座老宅,如今在一位日本建筑师的手上得以改造,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和意义。设计师花费了10个月时间,把这座贝氏老宅,改造成一间保留中国传统美学又能体验舒适现代生活的精品酒店——

苏州有熊酒店。

△设计师周青山平

有熊,是上古黄帝时期的部落名,寓意着一种部落式的共享生活,这与设计师倡导的共享生活的提议不谋而合。

△嘉园俯视图

有熊酒店占地3200㎡,几乎囊括了整个老城区的中心,虽然坐落在寻常的住宅区,但登上屋顶天台便能看到北寺塔,后门码头的河流蜿蜒而过,微风拂过,挟带着远方的味道,这里是最普通的苏州日常,人们坐在河边、巷口聊天、洗菜。

△嘉园周边

一枯一润,极具禅意

走进一个通往居民区的胡同小巷,低调的门面,很容易让人擦肩而过。白墙黑瓦,一派江南人家的韵味,木色大门轻掩,让人心生一探究竟的心理。

△有熊酒店大门

推门而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石水相依的传统庭院。庭院中的石头和水,一枯一润,极具禅意。几株绿树倒影期间,影影绰绰,落叶飘下激起层层涟漪,一动一静中,中式庭院的韵味跃然而出。

△石水相依的庭院

设计师在此设计了一处下沉式水池座椅,微微倚靠,坐于树下,端一本书,秋风拂来,最是宜人。

△下沉式座椅

共享空间

沿着一条小径直通酒店大堂,一步一景间,自然的从都市生活切换进入园林度假,酒店大堂,给人更多的现代极简设计感,暗色木质家居和简易插花,隐约中透露着日式侘寂美学。

△沿着小径便可抵达前厅

大厅一侧为check in的前台,另一侧则被打造成一处艺术画廊空间,等待入住的空隙中,你可以欣赏优秀的画作,接受艺术的熏陶。

△前台办理一侧的艺术画廊

一反传统的住宅设计,设计师把超过55%的空间拿来做公共区域,酒吧、餐厅、书房、理发厅,大小不一的园林庭院、共享泡池...

△浴池区域

在设计师眼中,嘉园原本是一个大家族的生活空间,相互串联的院落让你可以在宅子中四处串门,既维系着一个家庭的温情生活,又讲人与自然相互连接。

△酒店一角

比起老砖头,老房顶等看的见的符号,这才是老宅真正值得传承的隐形价值,也同样是有熊酒店想传递的度假理念。

△客房一角

一步一景

穿过餐厅和酒吧,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典型的苏式庭院。设计师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把原本红色的主色,改成低调的黑色和原木色,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老宅浑厚的历史底蕴扑面而来。

△客房前面庭院

长歪的百年石榴树、一枝独秀抢眼的芭蕉、亭台楼阁布局与设计,基本和百年前无异,游走其间,仿佛身临汤显祖《牡丹亭》里游园惊梦的一场梦境。

△酒店苏式庭院

移掉了封闭的玻璃窗,将一部分的室内空间打造成室外,坐在房间里也能感受到新鲜的空气,和四季流转。房间以朴素温暖的实木质感为主,温馨简约的日式风带给身心极大的满足感。

△移掉了封闭的玻璃窗,将一部分的室内空间打造成室外

每一处客房都框住了一面风景,院中的芭蕉与镂空的窗框,形成一幅天然的芭蕉图。从门窗望去,青砖黛瓦掩映在一片浓郁中,一幅淡墨的小院风景画跃然纸上。

△芭蕉图

院中的桂花树枝叶繁茂,似乎都要伸进窗内,和你示意,一阵风吹来,空气中满是清甜的桂花味。搬个竹椅,坐在桂花树下,星星点点的桂花落在肩头,闻着沁人的清香,在阳光下做一场甜甜的美梦。

△桂花庭院

有熊时光

你可以在公共泡池中泡澡,望着院中的绿意葱葱,和假山流水,让温热的汤水拂去满身疲劳;

△露天泡池

在有熊吧,小酌几杯,古朴的中式木结构和现代风格营造出一丝奇妙的穿越感,在门前的庭院中,仰望漫天星辰;

△有熊吧

在彩色玻璃的健身房做做运动,每一扇窗照出去的风景颜色各不相同,像极了小时候缤纷糖纸背后的世界。

△有熊酒店健身房

在桂花树下和家人吃饭、聊天、喝茶,重温一次小时候温馨的时光...

有熊的老房改造,并不是把老宅修旧如旧,保留红色的大门、黄泥墙、砖墙这些老建筑外面的符号,而是让你体验到传统中国文化和老建筑里的情感,亲近自然这些看不见的部分。

这里,不仅是一家酒店,还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