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尋找出路

看電視

古裝劇在國內擁有相當大體量的受眾,最易創造收視奇蹟、成為平臺爭搶的優勢資源,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圍繞元素、題材、人設、情節的創新才能夠第一時間吸引留住觀眾。

文 | 敞口布袋和尚

來源 | 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

古裝劇一直是國產劇的重要存在,相比於幾乎清一色現代裝的美劇,在國產劇中至少佔據半壁江山的古裝劇絕對是獨樹一幟的中國特色。

國人對古裝劇的偏愛自然催生市場的批量生產,這也引發了2013年的“限古令”,以及在此後的眾多廣電新政中,不斷提到對現實題材作品的扶持和鼓勵。

宮鬥、玄幻修仙、玄幻言情、大女主勵志、權謀、懸疑探案、神話、歷史,古裝劇的大分類下,諸多劇種不斷湧現,而這些劇種各自也都有著自身的發展沿革以及更新迭代。

從當下市場看,古裝劇為何始終有著超越現代劇的受眾優勢?而它接下來又將有著怎樣的走向和出路?

古裝劇是國人剛需

越限制越繁榮

2013年的“限古令”是古裝劇太受歡迎的有力佐證。

廣電總局頒佈的“22條規定”中被稱為“限古令”的是這一段“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該衛視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原則上兩部古裝劇不能接檔播出。但根據真實歷史人物如李白、屈原等改編的古裝劇不在限制範圍之內。”

“限古令”對衛視平臺古裝劇的播出比例做了嚴格限制,且要求古裝劇不能接檔播出,這樣直接的政策限制曾一段時期影響了古裝劇在衛視黃金時間的露出,然而古裝劇卻並未因此受到根本性的限制和打壓。

相反的是,如今看來“限古令”造成的最直接的兩個結果,

一個是上星的古裝劇越來越長,一個是古裝劇的製作越來越大。

因為上星難,而古裝劇卻是觀眾最喜聞樂見的劇種,影視製作公司紛紛將投入轉向製作,以提高劇作質量的方法來搶佔被壓縮的衛視資源,同時提高劇集單集的價格。

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古令”之後古裝劇在衛視的路線越來越趨向於少而精。而提高單集價格的同時,增長集數,也是在有限資源內將收益最大化的表現。

大製作是近幾年古裝劇的宣傳關鍵詞

然而伴隨著視頻平臺的繁榮崛起,以及政策越來越多的限制,古裝劇目前又走向了另一個趨勢,即是在視頻網站繁花似錦。

年度爆款《延禧攻略》是愛奇藝獨播網劇,《如懿傳》緊隨其後結束與東方衛視的糾纏,選擇騰訊網播。迪麗熱巴主演的《烈火如歌》放在了優酷獨播,同樣的還有與衛視有過一段“退片”孽緣、製作驚豔的《海上牧雲記》,也是折騰再三選擇在網絡播出。

無論是在受盡限制的衛視,還是在相對自由的視頻網站,古裝劇最易創造收視奇蹟、成為平臺爭搶的優勢資源都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是在衛視受禁令影響古裝劇數量不多的情況下,統計顯示,2017年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前十名中,現代都市劇佔40%,而古裝劇佔比50%。

而從網絡播放量看,2017年全網播放量排名第一的是457.75億次的《楚喬傳》,第二名是430.92億次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第三名才是一部現代題材315.98億次的《歡樂頌2》。

2017播放量前三電視劇兩部是古裝

上星減少,收視率卻居高不下,且常出大熱爆款,相比於現代劇來說,古裝劇絕對是國人的寵兒。這中間,古裝劇滿足了觀眾的兩個審美條件,一是題材更為豐富,古裝劇因其豐富多彩的背景,加之中國特色文化如修仙、武俠、傳奇典故等元素的加持,更易比現代劇富有娛樂價值。

而第二是由於古裝劇更自由的創作空間能提升劇情的精彩度,相比於現代劇因受到政策限制而不能暢所欲言言之有物,古裝劇藉助古人的軀殼所得到的自由空間是巨大的。

男頻玄幻、武俠等古裝題材

未來可能要涼涼

因《武動乾坤》、《鬥破蒼穹》這兩部男頻大神之作在搬上熒屏後,相繼遭遇收視或口碑問題而引發了業界對於“男頻玄幻修仙”這個題材的冷眼,什麼題材在未來可能會重蹈覆轍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對於男頻修仙類題材來說,在改編至熒屏的過程中,改編為了迎合女觀眾失掉了原本男頻小說的簡單直給的“爽”,以至於失去了原本的男頻垂直受眾,又常常無法還原出那個想象力爆棚的世界觀,所以慣常的做法就是以一般武俠劇的思路,拍出一個常規的少年成長故事,而這樣的故事在20年前的金庸劇中,觀眾又看過太多。

尷尬的男頻玄幻劇

看不出新意,往往是這類遇冷題材的問題,前段時間騰訊影業的年度發佈會上,與《還珠格格》要被翻拍的消息同時傳出的,還有騰訊即將開發古龍的57部作品。

然而與57部作品這個熱鬧數字對應的,是市場對武俠題材的冷淡反應,近兩年的武俠劇中,除了17年郭靖宇的新《射鵰》曾靠著沿用《鐵血丹心》這個情懷主題曲贏得了一時口碑,眾多的翻拍或沿用IP的武俠劇如《俠客行》、《飄香劍雨》、《太極宗師》均未有聲響。

撲街的武俠IP

武俠題材是上世紀影視界的傑出翹楚,然而“莫欺少年窮、掉下懸崖陷入絕境遇到高人成就絕世武功”的固定套路在沿用了幾十年後,落在今天的觀眾眼裡,難免有些審美疲勞。

且隨著追劇觀眾越來越以女性居多,一男配N女的情感模式也更被厭棄,武俠題材的冷遇和男頻修仙的困境有共通之處,時代已更新,且節奏太快,老套無新意只會讓人在五分鐘之後就毅然決然換臺。

同樣的,這幾年曾火熱的大女主勵志類戲,也目測將會進入一段時間的冷寂。今年暑期的《扶搖》集齊了楊冪、高水準製作、有女權特色的時代價值觀等諸多優勢,卻依然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扶搖》是典型的大女主勵志劇套路,從小受盡欺凌,誓要與天比高,被情所傷後遇到尊貴強大的真愛,一路助自己走上事業巔峰。

這類題材與之前的《錦繡未央》、《武媚娘傳奇》、《羋月傳》以及未播的《巴清傳》是同一種套路,卻又沒有《甄嬛傳》宮斗的特殊戲劇性和《延禧攻略》復仇的懸疑色彩。

換言之,這是一種一看即知在演什麼的電視劇類型,用以上那段概括《扶搖》的話即可預測出每部戲的梗概,順道想象出女主、男主以及眾多反派的人設毫不費力。

套路化的大女主勵志劇

還有一種類型之後的發展也值得探討,即是剛剛稱霸暑期的《延禧攻略》所代表的宮鬥,宮鬥是一種略微特殊的題材,其特點是極致的計謀、不斷反轉的戲劇特色,極致會帶來同樣極致的觀賞效果,卻極易引起審美疲憊。

《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就被吐槽“沒變的墮胎套路、沒變的悽苦心路”,難以複製、複製就高度雷同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宮鬥總是時隔多年才會再出精品。

但宮斗的變種宅鬥卻可能成為未來的熱門,這也源於趙麗穎主演的正午陽光新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即將播出,換個背景、換種風格,女人之間的鬥可能就會再次精彩起來。不論是宮鬥宅鬥本質上都是權謀戲的變種,在激起觀眾的參與感、不斷釋放刺激性信息上有絕對優勢。

趙麗穎主演的《知否》或將開啟宅鬥熱

玄幻言情、懸疑探案

腦洞大開小言情或會漸入佳境

與騰訊影業買入古龍全線小說並未引起太大關注形成對比的,是《還珠格格》又將被翻拍的消息。觀眾一面喊著拒絕,一面卻仍會對它之後的一系列消息保持關注,一方面是由於IP本身的強大,一方面也是言情類題材依舊是當下電視劇觀眾的熱門選擇。

在男頻玄幻頻頻遇冷的對立面,是女頻玄幻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接連成為熱劇,而女頻玄幻的根本其實是玄幻+言情的雜糅,包括被下架的《天乩之白蛇傳說》也是將神話故事改成了玄幻+言情的內核,而該劇播出之時也曾引發追劇熱潮。

受歡迎的女頻玄幻劇

言情劇如韓劇中的愛情劇那樣經久不衰,只要CP夠甜夠虐就總有受眾,而在當下,純言情已經比較少見,與多題材雜糅是它的一大發展趨勢。《芸汐傳》加了臥底元素,吳謹言的下一部大劇《朝歌》是神話愛情,《將軍在上》玩的依舊是性別錯亂梗。

此外,懸疑探案類題材在當下,無論是現代劇還是古裝劇都是個很受歡迎的類型,古裝探案則更有傳奇色彩,是很多網劇熱衷的元素,如優酷的《熱血長安》,以及愛奇藝去年火爆過的《花間提壺方大廚》,是將愛情元素和懸疑探案結合。

懸疑探案元素被古裝劇青睞

而過去幾年,有許多小成本但腦洞大開的古裝劇也曾驚豔過一時,如《顫抖吧阿部》把外星人穿越和言情(兄妹戀)結合,《雙世寵妃》是人格分裂+言情,如果能做到元素的創新、人設的創新甚至結構的創新,小而美在這個內容時代也是不錯的選擇,如前兩年的《太子妃升職記》一出就驚豔視線成為爆款。

腦洞大開的創意古裝網劇

而其實許多古裝網劇能夠拔得一時頭籌,也大多因為有一兩個驚豔的創新設計,比如《花間提壺方大廚》就被網友稱是秒殺了《深夜食堂》的真正中國美食劇,麻辣螺螄、指天椒乾燒鱔排、蟹黃生煎雞、魚頭鍋等等中國菜的精細做法出現在電視劇中,和愛情探案元素結合,足以讓人忽視製作的低廉感甚至劇本的邏輯不足。

說到底,創新永遠是影視劇創作最重要的任務,

尤其對於在藝術純粹性上略低於電影的電視劇來說,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圍繞元素、題材、人設、情節的創新才能夠第一時間吸引留住觀眾。

在追劇都用倍速的當下,觀眾留給你勾搭TA的時間平均都不會超過一集的40分鐘,種種條件之下,老生常談是多麼可怕。

另外,包括優質的古裝權謀戲、大型的厚重歷史劇也依舊容易贏得收視和口碑,前者以《琅琊榜》、《軍師聯盟》為範本,後者以《大秦帝國》為示例,國產劇也已進入了極致的走腦階段,智商戲多、邏輯嚴密、格局高妙的大古裝劇已開始備受觀眾青睞。

但這類劇製作上要求過高,除了優秀的編劇,類似《大秦帝國》這類高成本的真正歷史劇,要求製作公司的背景和實力都要很雄厚,且商業回收並不如普通古裝劇那樣可觀和保險,在當下註定曲高和寡,並不會成為行業熱門。

《大秦帝國》三部曲

總的來說,古裝劇未來的發展,也照樣是一場常規的興衰更迭史,老的類型逐漸淡出,新的種類扶搖直上,這中間也會有老瓶裝新酒、新瓶裝老酒的事例發生,但總體與觀眾的審美意識、習慣息息相關,新與精,是不可逆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