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武功如此之高,奇怪的是!为什么却甘心在少林扫地几十年?

扫地僧武功如此之高,奇怪的是!为什么却甘心在少林扫地几十年?

扫地僧的身份一直成谜,金庸也从来没有解释过,当你看完金庸先生的所有作品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其实金庸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已经表露出来了。他自己却不能说,算是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吧!

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是1957-1961年期间写的,而《天龙八部》是在1963-1966年期间写的,所以《天龙八部》是在射雕之后写的,然而奇怪的是,《天龙八部》发生的时间却是北宋,而《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发生是在南宋末年,《倚天屠龙记》更是发生在元朝,所以在历史的时间上面,《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是在前面的。

这和金庸先生的创作思想变化有关的,金庸的前期作品,如《射雕英雄传》,里面讲的国仇家恨,一开始就是由矛盾引起的家恨开篇,郭靖母亲也是一直教导郭靖一定要杀了仇人段天德,强调了父仇不共戴天。从中也穿插了为国为民的情怀,最终郭靖守护襄阳,也是出世的一种态度。

到了《神雕侠侣》,对于父仇不共戴天明显淡化了,因为一开始的确是杨过受人挑拨,要杀郭靖而后快,但是郭靖夫妇的身体力行,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最终还是感动了他,并且影响了一代神雕大侠的人生轨迹。"后面似乎把父仇这件事忘记了"

而到了《倚天屠龙记》,各大门派虽然逼死了张无忌的父母,但是作为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临终之前也是和张无忌说,记住这些人,越漂亮的女人越不能相信。最后六大门派遭遇灭门危机,张无忌还是挺身而出,不计仇恨,反而救了六大门派的。这也是金庸先生的思想变化之处。

但是金庸先生觉得还是不够,于是有了《天龙八部》。扫地僧出现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真相已经水落石出了,带头大哥已经找到,慕容博陷害萧峰一家已经坐实,整个天龙八部的高手都已经聚齐了,矛盾已经上升到了顶峰,开弓没有回头箭,双方已经打起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下。如果能够化解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出现一个实力碾压在场所有人,而且具有大慈大悲的人来化解。

这个时候扫地僧就横空出世了。在展示超强实力之后,扫地僧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杀了他,到时候他儿子找你报仇,然后你儿子又找他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最终两家人都放弃了仇恨,萧远山和慕容博都皈依佛门。那害人无数,令读者无限讨厌的慕容复也没有被谁杀死之类,最后也只是疯了而已。至于最后萧峰的自杀,虽然可悲可叹,但是自古忠义两难全,先胁迫辽主然后自杀换取的宋辽和平,是为了成全萧峰为天下太平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说郭靖是汉人的民族英雄代表,那么作为辽人的萧峰,却是为了辽宋两国免受战乱,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代表。这就是金庸先生后期创作精神层次的提升。也是对于武侠情仇处理态度的升华。

至于扫地僧为什么突然出现,还是一个扫地的高手的原因,已经呼之欲出了,本来是在少室山广场,为什么非要跑去人家的藏经阁去打架了,不是想故意破坏人家的经书么?太不厚道了。原因只有一个,故事情节的需要,整本书的主要矛盾的转折点,由家仇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方向来。只有实力超群,碾压对手,才有话语权,化解矛盾的权利。

同时也体现了金庸先生的一种精神的高层次,对于那些打怪就能升级,睡觉就能突破境界的小说来说,金庸先生不愧为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