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流浪老太当“亲妈”,赡养12年,为老人心愿行程2000公里


都听说过有人在路上捡钱捡物的,但你听说过有人往家里捡“亲妈”的吗?可还真有这么一档子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济南。12年前,家住药山街道张庄社区居民见桂生在药山脚下“捡到”一个流浪老太,从此他把这个来历不明、不知姓名的老太当作“亲妈”一样照顾,一晃就是12年。如今,老人已经80多岁高龄。


事情还得从12年前说起。2005年,见桂生在药山公园内修建游泳池自主创业,有一天注意到离自家门前不远处药山脚下有一位老太太背着一袋捡拾的垃圾,脸色蜡黄,饥寒交迫。“我上前询问得知,她的老家在东北,在外漂泊已经数十年,在济南无依无靠,前不久被人从寄住的猪圈里赶了出来,没了安身之处,只能流浪。”
见桂生说,遇到了就是缘分,此后他就开始给老人送热饭菜、被褥等。“一开始她不信任我,给她送的吃的都被她扔了。”他说,自己没有因此而放弃,日复一日的坚持让老人最终接受了他们一家的善意,并且也敞开了心扉。这十几年来,见桂生一直向老人打探其老家的信息,可老人始终对这些闭口不谈,身上也没有有效的身份信息。“老人在这无依无靠的,我不能让她一直流浪下去。”见桂生下决心要把她当成“亲妈”一样对待,为她养老送终。

为了这一承诺,见桂生12年如一日地照料老人,当成“亲妈”一般,身边的朋友也被他的善举所感动。4年前,见桂生的朋友送来一间钢板屋供老人居住。为了让老人生活得舒适,见桂生将小屋通上电,修了路,安上了风扇,冬天还送来电暖器,生怕老太太受寒。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十分支持,一家人放弃了乔迁新居,一直居住在平房里,方便照顾这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老人。
眨眼间12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时间到了2017年4月,一向身体硬朗的老人突然病倒了。“她这两年年纪大了,有些糊涂,说话颠三倒四的。可从来没生过什么大病。几天前,她突然脸肿嘴歪还淌口水,说话也不利索了。我赶紧找大夫来家里看,他说这是中风的前兆。”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见桂生说,他从没看过老人生这样重的病,可把他们一家急坏了。
经过医生诊治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但让见桂生开心不起来的是,老人病好后一直不怎么吃饭,端来的饭菜都被原封不动地端回去,只靠西瓜维持身体。“今天她连西瓜都不吃了,怎么劝都不听,她老是跟我说想回家。”见桂生说。

见桂生说,自从老人生病后,天天念叨着回家。她说自己叫“张淑珍”,一家人都在黑龙江省桦南县。有一个叔叔、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叔叔叫“张连河”,两个弟弟叫“张淑财”和“张淑友”,妹妹叫“张淑琴(音)”,她和弟弟”张淑友”在桦南县农业局工作过,妹妹“张淑琴(音)”是桦南县阀门厂的员工。“那天她一说起自己的叔叔就哭了,让我心里发酸。”“见桂生安慰道:“我们帮你找着呢,你先吃饭养好了身体,才能送你回家呢。”
看到老人思家心切,虽然见桂生和老人一起待了12年之久,早已把老人当自己的亲妈一样赡养,但他明白老人的心思,尤其上来年纪的人都太别念家。为了实现老人的回家梦,见桂生四方联系终于和老人的老家人取得了联系。
2017年4月27日,在见桂生的陪同下,历时36小时,行程2000多公里,他们一行于4月29日终于来到老人的家乡。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老城区一片待拆的厂房前,八旬老人张淑珍认出了大门旁边一间低矮的水泥房——她堂弟张树友的家,20多年前,她离家时与亲人挥手道别的地方。尘封的记忆被触发,老人再也忍不住,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从离家到回家,间隔太久。上世纪九十年代,退休后的张淑珍决定到寺院修行,从黑龙江省富锦市永安寺到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再到济南,一直在外漂泊。12年前,身无分文的她流浪到济南药山脚下,被张庄社区好心人见桂生收留照顾至今。 家人说,张淑珍一生坎坷,幸运的是,12年前遇到了待她如亲妈一般的见桂生一家,而现在又能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 欢迎关注【乡拍乡土】用镜头记录老百姓的生活,用文字讲述老百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