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文化消费”位居全国前列,广州将建设“文化名城”!

2017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00亿元,成为了广州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2017年,广州人均文化消费为5040元,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

日前,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21世纪中叶之前,广州会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文化名城”

2020年广州建成“图书馆之城”

近年来,广州一直致力于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图书馆之城”和建设博物馆体系。截至2017年底,广州已有市级图书馆2座、区级图书馆11座,国家一级馆12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达34.64万平方米,全市的藏书量达到2165.21万册,投入到公共图书馆的总经费达到46218.09万元,其中购书经费占12164.78万元,投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共1245名。

相比2007年,十年之间,建筑面积增长了287.35%,藏书量增长了148.02%,经费投入增长了561.68%,购书经费增长了556.14%。

目前,广州市民平均每9.3万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平均每人拥有1.49册图书。到2020年,广州“图书馆之城”即将建成;力争到2020年,藏书量将达到4800万册,通借通还率达到10%;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和人均拥有3册馆藏书籍的发展目标。此外,到2020年,广州的博物馆数量预计可达到70座,基本完成博物馆体系建设。

此外,广州还有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如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东山电影院和广州粤剧院等。

广州文化产业成重要支柱性产业

广州的文化力量一直站在全国前列,2015年,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221.42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28%;2016年,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87.78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73%;到2017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0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12%,而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口径统计,其增加值达到了280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13%,成为广州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在“文化+”引领下,广州正在制定出台文化产业“1+N”系列政策,力推文化产业与科技、商贸、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边界不断拓展,数字出版、网游动漫和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正在迅猛成长。

文化消费在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

根据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显示,广州文化消费呈逐年扩大趋势,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

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4055元、4534元和3092元,分别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0.5%、11.3%和8.4%。广州的同期数据分别为5040元、13.1%,在文化消费金额与占总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上均超过北、上、深,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

这是因为广州的演出市场、会展市场和旅游市场在全国都是相当活跃的。比如“广州艺术博览会”,从2009年开展时,一共是5000多万元的成交量;到去年已经达到6.6亿元的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