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现马为主,可自由发挥的舞蹈——蒙古族“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新疆卫拉特蒙古的一种乐舞的名称,是以蒙古族乐器“托部秀尔”(弹拨乐器)伴奏,以表现马为主,又可自由发挥的舞蹈形式。

(渊源)

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

关于“萨吾尔登”一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形容一种马步。一说是指弹奏“托布秀尔”琴时,手的来回甩动。一说是由土尔扈特蒙古语“萨吾那”而来,意为马的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登”是托布秀尔弹奏时发出的“登登”声,两词合二为一,就是萨吾尔登。一说与蒙古语“萨吾尔”“萨吾尔登”有联系,蒙古族人看到小孩玩耍时常说“萨吾尔、萨吾尔地玩”,看到小孩高兴地蹦跳时常说“萨吾尔登、萨吾尔登地跳”,意指逗人喜爱的小孩动作。

(形式)

多姿多彩的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乐曲中有许多是以马为标题,专门描绘马的形象,如走马、快马乃至跛马的曲调,而这些曲调为人们所熟知,因此,表演者或独自表现信马漫步草原或两人表现双马竞技。虽然只在原地而舞,但观众依然感受到他们所展示的意境。表演进入高潮时,乐手更加投入,在快速地弹奏中还不时地模拟马的嘶鸣声,把围坐在毡帐内人们的思绪引向开阔的蓝天、无垠的绿野。这时,人们随着乐曲的变化自由进场即兴而舞,或表现挤奶,擀毡,或模拟山羊顶角、雄鹰展翅;姑娘们则常用“揉肩”“轻抖肩”以及“下腰”“扬手揉臂”等优美的动作,抒发她们对草原美好未来的憧憬与遐想。

“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

“萨吾尔登”的动作十分丰富,有表现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如挤奶,捣奶,套马,献茶,敬酒,擀毡,播种,收割等;有表现妇女生活的,如照镜,描眉,梳辫等;有模拟动物的,如模拟雄鹰翱翔,模拟山羊、田鼠,模拟及表现马的各种马步及鸟类的各种动作;还有表现爱情和模拟各种人物形象的。

(传承)

少女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和“托部秀尔”的故乡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2013年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名雕塑已安放在博湖县开都河景区。

2013年5月4日,新疆博湖县10338名各族群众身穿蒙古族盛装,在新疆博湖县百信休闲公园伴随着优扬的音乐一起跳着欢快的“萨吾尔登”。当日,博湖县首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开幕。千名琴师同奏托布秀尔乐器、百名长调歌手、百名马头琴师、百名短调歌手演出。当天晚上还举行了萨吾尔登故乡文艺晚会。当日,《万人萨吾尔登舞蹈》成功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记录。

“萨吾尔登”是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保留下来的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之一,定期举办艺术节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抢救,保护“萨吾尔登”舞蹈,丰富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