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有一个这样的村子,他们生活幸福让人羡慕

位于县城东南约8公里处。明嘉靖《彰德府志》(1523年版)卷八记载宋代村名为

南优昙、后优昙。 前攸昙村名有什么来历呢?据查,明代正德(朱厚照武宗)八年(1513年),官员考查此地是建造寺院的宝地,于是在此村修建圣佛寺 当时,寺院内有一棵花树,称作菩提,又叫。在寺院和尚们的精心照管下,枝叶茂盛,每逢花开之季,昙花香气飘溢十里之外。据说,为何能飘香十里之外,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所致,实属风水宝地。当时有一文人,到此处拜佛供香时,昙香味使他心醉神迷,于是在庙前书一对联:“菩提树长千年茂,优昙花开十里香。”从此该村取名优昙。民国初年演变为攸昙前攸昙后攸昙是相对于地理位置所言。

据说每个村庄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居住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站小慧来到的是伏道攸昙。



一条宽宽的道路把前攸昙跟后攸昙分割成两个村落。



道路两旁的门面卖的应有尽有。



农商行真的是快遍布汤阴的个个村落了,在村里就可以存取钱,多方便。



农业的商品还是在农村受欢迎



邮政便民服务也是做足功夫了。



在攸昙街上还有这么正宗的一家羊汤馆,看来生意不错。

前攸昙



穿过村子走到地里的时候,热情的老乡给我介绍村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记载着一段村民们永不会忘怀的历史。



我怀着万分崇敬之心前往。想去瞻仰一下革命烈士纪念碑。



由于小慧到达已是中午十分,大门关闭没法进去。



远远就望见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正对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走进村庄无论哪个街道都可以看到漂亮的楼房,还有门前停着的汽车,展示着村里人的富裕。



瞅一眼,这样的欧式风格真是上档次。

这里几乎每家门前都种着果树,核桃、柿子、枣树......一到成熟,整个街道都是果子的香甜味。



村民都已经开始吃饭了,看的小慧也饿了。



这是什么?新型割玉米机么

中午了,大娘刚从街上回来,赶着回去煮饭呢。



小朋友倒是轻松,吃完饭就到处溜达,还是童年时光好呀!

老房子应该是经常漏雨,被盖上一层石棉瓦。



孤单的留下一间房屋孤立在那,看着很是凄凉



树枝盖住了老房子原有的模样



这位大爷的骑车技术一流,看上去岁数不小了,身体还挺硬朗。



这样的篱笆门小慧还是头一次见,看起来有点田园风的感觉。

后攸昙



走进后攸昙先进化的设计,太阳能发电路灯



道路两旁都是种植的五颜六色的花朵,争齐斗艳,竞相开放。



处处绿意、一步一风景



红红火火的灯笼把这个庙宇布置的很漂亮,看来晚上会有活动喔。



干净的道路两旁摆放的垃圾箱,供村民倒垃圾,这样垃圾也不会乱丢。



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村里活动很丰富呀!



村里模范家庭的牌子贴在最显眼的地方。



新建的戏台看着好有型



好有爱的老两口吃饭都要在一个凳子上,看起来很暖心。



这位大爷在干嘛,走进才看到原来是打核桃。



扎堆的吃饭场景小慧看到就好怀念,小时候都会跟妈妈端着饭碗东串西串的扎堆吃饭,聊聊趣事。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事儿您说话!



说来这大娘也来凑热闹,真是吃着也不闲着



红领巾带在胸前,一看小妹妹就是好学生,看到小慧拍照害羞的低下头。



一到这时候村里最不闲的就是卖东西的,好像摸准了中午这会都在家,老式的撑杆、新式的称,这位大哥可真会做生意。



大娘的骑车技术,抱着小孩都能一手骑车,小孩视乎感到不安全,小手也帮奶奶扶了一把。



现代化的大别墅



有谁还记得曾经的小学?



小桥流水式的庭院,花花草草,看来庭院的主人好有雅兴。住在这样的人家有种世外田园的僻静。



每到一个村子都会有一两个庙宇。



老奶奶大殿



庙宇其实就是保佑村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更是体现了村民的朴实和信仰。



老式的房屋哪个村都有,就是有年代的已经不多了。



这样的老房屋有没有像以前的炮楼呢?

破烂不堪的房屋久没人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

小慧发现一个原木桌,下象棋用的?都已经老旧了。



圆门洞是以前房屋的标配。



这座房屋虽然窗户已经破旧,但是整体还保留了原样,看来以前的大户人家居住过。

以前的酒席都是自家办,所以统一的锅台、桌子、凳子都是出自一家,租赁给其他人用。



更多的新房子拔地而起,更多的老房子被代替,但是回忆仍然在心里。



现如今发展的很快,村民吃苦耐劳、勤勤恳恳。



攸昙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容村貌俨然一新。

村民一片祥和

村内经济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