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這個世界上不能左右的事情太多,我只能做我自己

PART1

​前兩天蔣思達採訪春夏的視頻,短短十分鐘,看得我熱淚盈眶。

春夏,她太不像個女明星了。

不會努力在鏡頭前包裝自己、美化自己,讓自己成為屏幕那頭完美精緻、不可觸及的女神。

她那麼真實,真實到讓人感動,

讓你在看到她的時候,窺探到自己內心深處渴望張揚卻不敢張揚的,那個乾乾淨淨純粹的自己。

PART2

“我不化妝。我也出去。我覺得那是一件很微妙的自己接受自己的過程。

但反而到現在,我對於戀愛和生活是一個很鬆弛的態度,倒不是說我年齡長了許多,

而是說我覺得我好像不需要通過這些東西,這麼明確這麼強烈的去取悅別人了。

我們真誠的對待別人,其實是容易的。

難的是要如何真誠的對待自己,如何面對殘缺的自己,並由衷的熱愛這個殘缺的自己,

坦然的將這樣的自己帶著些許驕傲展示給全世界。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的無所畏懼

真正懷著洶湧在內心的熱烈和勇氣,去與這個世界打一場漂亮精彩的對決;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窺探到美的含義

才能不追隨世界的潮流,遵循自我的聲音,去擁抱你眼中美妙絕倫的世界。

PART3

24歲,第一次演主角,第一次被提名,就摘得了金馬獎影后的桂冠

這彷彿是一個優秀的“別人家孩子”的故事。

但當你看過《踏雪尋梅》,當你瞭解春夏的過往,你就知道,

沒有人比她更值得這份榮耀了。

單親家庭長大,父親死於牢獄。

初中時偷媽媽的錢和手機給喜歡的男生,被發現後關起來暴打。

喜歡過姨夫和媽媽的男友。

讀完中專就開始在外漂泊闖蕩,導購、模特、群演,

缺愛、不自信的姑娘,隻身倔強的在外闖蕩。

這樣的經歷,總是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局。

要麼被這樣的殘酷的世界擊垮,徹底墮落渾渾噩噩的過活;

要麼在與生活的短兵相接中磨出稜角,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內心的需求。

很慶幸,春夏無疑是後者。

這個向死而生的姑娘,磨礪出她獨一無二的堅強。

她因此在《踏雪尋梅》中,讀透了王佳梅的內心,

懂她的茫然與慌亂,懂她在生活底層的卑微與掙扎,

也懂她,在臨死前的決裂與釋懷。

PART3

如果從此就走向人生的巔峰之路,春夏,也就不是春夏了。

一夜成名帶給她的風口浪尖,也讓她惶恐、讓她眩暈。

她卻沒有隨著這些浪頭,去追名逐利,去讓這個紙醉金迷的環境左右她的人生。

她消失了。

不接通告、不接新片、不接宣傳。

她把自己關在一個只有自己的角落,去看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演員不能跟著觀眾的期待走,要跟著自己內心的需要走。”

也果然,

《踏雪尋梅》並沒有成為她曇花一現的巔峰之作,

她在越來越多的角色裡,主角或配角,

詮釋著自己的人生態度,

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驚豔。

PART4

這個姑娘,似乎永遠這麼有態度。

似乎永遠自信,永遠對自己有著一腔熱愛,

永遠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麼走,

而且似乎永遠都不會出錯。

但其實,人生又哪有不出錯的呢?

叛逆又哪有不被現實扇耳光的呢?

只不過,對她而言,

她的選擇,她的叛逆,

給予她單槍匹馬對抗世界的能量。

她接納並熱愛自己選擇出的種種人生,

哪怕一路走來荊棘密佈,傷痕累累,

也不願委屈自我,隨波逐流。

我想,這些純粹而堅硬的稜角和鋒芒,

就是她這個殘缺的世界裡,

讓她感到美好,並願意留在這裡的,

那一小部分事情吧。

一如她含著淚,哽咽的說著:

“我們不能左右的事情太多了,那拋開這些,我能做的就是現在這一點點。

我離開了這一點點,那我是誰呢?

茫茫宇宙中,你與她又有什麼區別呢,我與你又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