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请不要扼杀我的幻想”

小时候,我曾幻想能够学会魔法,挥舞着魔杖战胜邪恶;也曾幻想,在小学毕业之际,会有雪白的猫头鹰带来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或者,某一天自己能够获得神奇的力量,拯救万物,实现心愿。

结果,猫头鹰没有来,魔法也没有学会。

但我并未停止幻想,我不断地遨游书海,入迷影视与动漫,体会世间的繁华与颓败,认知虚拟世界的正义与邪恶。跟着勇士去屠龙,跟着精灵学唱歌,追随霍比特人守护魔界,聆听绝境长城外的异鬼嘶吼。

跟着虚拟世界的他们,我学会了勇敢、善良与乐观,学会了不放弃、不抛弃,学会了朋友之间要团结一致,学会了人之一生既短暂又艰难,要好好珍惜时光,学会了面对人生,勇往直前的力量。

幻想,源于兴趣;性格源于创造。长大之后的我认为,其实,我早就拥有了真正的魔法。

1

不要总想着做“成熟”的人。

小时候,不知你有没有偷穿过妈妈的高跟鞋,用过爸爸的剃须刀。我们总是想着,能快快长大就好了。可以尽情玩,可以教训人,可以不去上学,可以有很多很多钱——这些是来自童年的幻想。

当我们长大了,那盛夏的蝉鸣,那斑驳树影下的嬉戏,那单车后座的纯纯恋情,那课桌前伏案奋笔疾书的岁月,无一不吸引着你回首回首再回首——“真的,好想回到从前呀”,这是来自成年的幻想。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断地羡慕无法唾手可得的时光。

网友柳柳是我很羡慕的姑娘,她做事儿雷厉风行,从来不纠结,想做就去做。

她曾跟我说,她讨厌成熟,她想永远活得潇洒自在。

其实,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身边的其他人或多或少会有些牵绊,工作上的瞻前顾后,结婚,生子,育儿等等,阻碍一个人追求自我。

可柳柳不想承担压力,她只想精彩的为自己活一回,便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完成自己的心愿,当一名旅游作家。

幸运的是,她成功了。最近一次看到她的消息,不是在朋友圈,而是在某互联网公司的官微上,旅游图文攻略是她写的。

她不仅实现了自己心愿,还获得了一份人人艳羡的工作。

我曾问她:“你想到你会成功么?”

她说:“说来可笑,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些,我只想不辜负自己。家人一直说我不成熟,你看,成熟是什么,我最讨厌成熟。现在,幻想照进现实啦。我很开心。”

是了,就是这样。幻想,就在坚持自我中,照进了现实。

墨守成规的生活让一些人没了前进的动力,面对新奇会本能的拒绝。我不禁要问,成熟,究竟是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稳定工作?是饿不着渴不着的小富即安?是足够的抵抗风险的能力?还是压抑自己,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

也许成熟,能带来很多。但我很确定,它带不来心底最深处的愉悦。

2

只有敢想,才能敢做。

年少的黄磊,干净俊美的像人间四月天。中年的黄磊,更像是一株饱经风霜的玉兰树,温和,聪慧,豁达,带着爽朗的气息。

在综艺节目里,他是神算子;在家庭中,他是好丈夫,好爸爸;在整个娱乐圈里,他是人人敬佩,桃李满天下的黄老师。

曾有编剧说,黄磊很顾家,每天都要回家给家人做饭。如果拍摄地点不在北京,就会提前协商好外地拍摄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

就是这样的男人,事业家庭双丰收,双商极高,看似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他再奋力去追求。所以,他转攻内心,完成自己的幻想与梦。

2007年黄磊的一次醉酒,萌生了在乌镇办一个戏剧节的想法,随后联系好友跟一些知名戏剧作家、导演,大家共同筹备6年,投资超过5个亿,戏剧节终于在2013年举办成功了。

随后,乌镇戏剧节成为国际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可比肩阿维尼翁和爱丁堡两大戏剧节,成为全世界戏剧艺术家向往的“戏剧乌托邦”。

其实,这已经不是黄磊第一次“梦想成真”了,早在2003年,他的一场梦就成就了电视剧《黎明之前》。

编剧黄珂曾说过,最初这部剧叫《黎明前的瞬间》,在黄磊的梦里,人物关系已经完成了。黄磊36岁生日的时候,他带着苏格兰威士忌前去拜寿,换来了这场梦。

当幻想成为现实,我们总是既羡慕又赞扬。可有些时候,有些想法,是常人不敢去想的。

你敢想象有一天自己造一个火箭,射往太空,并在上面放上你最喜欢的小说吗?

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不光敢想,还做到了。今年,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成功,火箭上不仅搭载了特斯拉跑车,还携带了一套阿西莫夫的 《银河帝国》 。

据悉,马斯克是《银河帝国》的忠实粉丝。因为年少时读阿西莫夫的书,所以才为自己的太空梦埋下了一粒种子。

是阿西莫夫教会马斯克,人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要把文明的种子,一直延续下去。

也许少年时候,马斯克并没有把这些重任架在自己肩膀上,更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真的做到与外星人交涉,延续人类文明。

虚拟世界来给的影响弥足深远也足够珍贵。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让幻想成为现实,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人类文明,乃至整个宇宙的功臣。

3

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人一定是要保持好奇心的。否则,就会像缺少灌溉的树一样,慢慢变枯,慢慢萎靡,风一吹,就成齑粉了。

哲学入门书《苏菲的世界》有这样一个段落。

“有一天早上,爸、妈和小同正在厨房里吃早餐。过了一会儿,妈妈站起身来,走到水槽边。这时,爸爸飞了起来,在天花板下面飘浮。小同坐在那儿看着。你想小同会说什么?也许他会指着父亲说:“爸爸在飞。”

而妈妈呢,她听到小同说的话,转身一瞧。她吓得把果酱罐子掉在地上,然后开始尖叫。等到爸爸好整以暇地回到座位上时,她可能已经需要急救了。”

小同年幼,没有科学知识,认为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而作为大人,我们清楚明白这世上没人会飞。

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久而久之,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不会想着去探索,去思考。

太过习惯这个世界,以至于不再对它感到惊讶。即便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很庞大的、神秘的存在。

其实,让成年人保持好奇心与幻想是很困难的。

我们看天空的飞鸟,海里的游鱼,太阳东升西沉,潮起潮落。经历风霜雨雪,悲欢离合,我们感受万物,会欢笑会流泪。所以,我们理应知道,生长绝不是为了变得对世界麻木不仁而存在的。

学会幻想,创作幻想,应该是我们终身不能忘记的技能与使命。

即便,你已经是这样的成年人,也请你转身对你的孩子说一句: “孩子,我不会听任你变得像其他人一样没有感觉、无动于衷。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幻想与求知欲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