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金網:智能金融全面爆發,金融業揚帆起航又邁新台階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發展,金融行業歷經電子化、移動化的發展過程,將進入金融與科技結合的新階段——智能金融。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智能金融將會提供更加豐富、便捷、個性的服務。這不再是對金融行業的局部提升,而將會是對金融服務的重新想象和重新構造。

何謂智能金融

智能金融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的產物,它依託於無處不在的數據信息和不斷增強的計算模型,提前洞察並實時滿足客戶各類金融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重塑金融價值鏈和金融生態。在新的階段,智能金融呈現出四大特徵,真正實現了“隨人、隨時、隨地、隨需”的以客戶為中心:

自我學習的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將實現“感知—認知—自主決策—自我學習”的實時正循環;數據傳輸速度實現質的飛躍,雲端將無縫融合;介入式芯片等新的硬件形式將出現,甚至實現人機共融。

數據閉環的生態合作:智能金融企業的戰略重點從互聯網時代的業務閉環轉向實現數據閉環,不再侷限於滿足當前用戶需求的聯手,更加註重企業間數據結果回傳,對於合作各方未來能夠可持續滿足用戶需求能力的提升。

技術驅動的商業創新:智能技術將不僅僅在 “效率”上發揮價值,而是通過與產業鏈的深度結合,在“效能”上有所作為。在金融領域,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體現的是“渠道”遷移;人工智能時代則使得技術在金融的核心,即風險定價上發揮更大的想象力。

單客專享的產品服務:基於海量的客戶信息數據、精細的產品模型和實時反饋的決策引擎,每一個客戶的個性數據將被全面捕獲,並一一反映到產品配參和定價中。在金融既有的價值鏈條上,智能金融正促成四方面的重構:(1)重構用戶連接和服務的價值鏈,實現觸達無縫化、交互人性化、經營立體化、設計靈活化;(2)重構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打造更為實時、主動、全面的風險管理;(3)重構服務的邊界;(4)重構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和運行邏輯。

智能金融市場蓬勃興起

在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諸多利好的支持和驅動下,智能金融正飛速發展,並帶動了新型商業模式,促成了大批創業企業的湧現。據統計,過往兩年成立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達1753家,BAT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搶灘智能金融領域。創新方向從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逐步深入到金融服務的技術重構、流程變革、服務升級、模式創新等,從通用技術應用的語音識別、活體識別、區塊鏈、雲等到細分場景應用的信貸、理財、保險、資管等,幾乎滲透到了金融業務的方方面面。

如個人信貸已開啟全鏈條智能化

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開發適合他們的信貸產品、提升客戶體驗,是金融業未來的努力方向。

個人信貸業務與實際消費場景將會結合得更緊密,這就要求在場景對接、審批決策和運營流轉上有更加強大的數據和技術支撐。繼移動時代的場景流量後,從智能獲客到智能反欺詐、再到大數據風控,全鏈條智能化的技術能力將成為個人信貸企業新的競爭力。

通過智能獲客,在獲取具有信貸需求的客戶基礎上,藉助智能技術構建強有力的風控體系,準確評估客戶信用風險,成為促進個人信貸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社會關注,給予基礎

隨著互聯網浪潮下出生的年輕群體正在成為社會主流力量之一,社會大眾對於金融智能化為代表的新興事物接受度和包容性日益攀升,智能金融獲得了空前的關注。作為智能金融發展的基礎,中國社會正展現出三個趨勢,即移動化更加普及、社會環境更加開明和領域研究更加深入。

移動化更加普及: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科技融入金融成為可能,近十年來中國手機網民規模持續攀升,2016年的手機網民數量是2007年的14倍,同時手機網民佔整體網民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目前已達到超過95%的移動覆蓋率,這為金融智能化的普及提供了基本條件。

社會環境更加開明:金融科技等熱詞的搜索和媒體報道熱度自2015 年以來呈迅速增長趨勢,以“金融科技”一詞為例,搜索指數從2012年的周均不超過10次,到2017 年周均在10月峰值達到776次,大眾對於金融的智能化趨勢將引領的變革正寄予前所未有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