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向這十位「大寫的先生」致敬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由北京師範大學、光明日報社、中國教育學會聯合設立的“四有好老師”獎勵8日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頒獎典禮,表彰獲評“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的10位優秀教師和獲評“四有好老師”公益行動獎的10個優秀團隊。

新時代,我們尋找大國良師。

今晚,他們的名字被人銘記:黃亞飛、唐自銀、李廣、農加貴、張惠霞、王宏、張宗茂、王建、羅光祥、周鳳蘭——他們是千千萬萬長期堅守教育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代表。

100餘位師生志願者、記者,19支隊伍分赴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東南,尋找到他們。

新時代,我們致敬大國良師。

閃亮的“木鐸之光”獎盃凝結著敬意和褒獎——身如火炬,象徵光明與指引,寓意理想信念;頂鑲枝葉,象徵奉獻與希望,寓意道德情操;底襯木鐸,象徵人文與教育,寓意紮實學識;杯形圓厚,象徵關愛與包容,寓意仁愛之心。

10位良師,他們以師愛溫暖人、以師心培育人、以師道啟迪人,是“四有”好老師的模範踐行者。10支團隊,他們廣泛建設育人共同體,以星火燎原的力量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播撒到祖國更廣闊的土地。最熱烈的掌聲,最真誠的敬意,獻給他們!

“職為人師,人之所敬。虛心向學,安身立命。”今晚是他們的榮耀時刻,“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頒獎典禮9月8日晚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黃亞飛,以殘損身軀,把“四有”好老師的志向書寫在大地上;唐自銀,銜泥築巢,把“四有”好老師的大愛融匯在教育的信仰裡;李廣,“返老還童”孩子王,把“四有”好老師的歡樂播散在童心;農加貴,以勇敢之心把“四有”好老師的擔當根植於泥土裡;張惠霞,踏遍青山,把“四有”好老師的堅守映襯在長河落日中;王宏,草原雛鷹,以“四有”好老師的奮進,穿越雪域高原的天際;張宗茂,勵耘樂育,把“四有”好老師的諾言,銘記在心間;王建,以赤子情懷把“四有”好老師的品格立在天地間;羅光祥,痴心守候,把“四有”好老師的使命化作前行的風帆;周鳳蘭,愛如清泉,把“四有”好老師的深情滋養在心田。

“你們紮根大山、紮根鄉村,默默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你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關心每一個學生,用愛心去照料哺育孩子們成長。你們用行動詮釋了‘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深刻內涵,事蹟令人感動,精神令人敬仰。”確如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所言。

堅守30年,40年,甚至更長,依舊飽有那份初心。教育,是一份忠誠;教師,是一種信仰。一筆一劃,一字一句,不為驚天動地,只因對自己的承諾。

“教師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師每天的工作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師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鎮紙坊溝小學教師張惠霞如此理解自己的職業。傾聽他們的故事,更增加了一份令人敬仰的高度。

教師職業絕不僅意味著苦累、貧困、無限付出,更應當快樂、榮耀、充滿成就。好老師不只是甘於奉獻,更應當樂教善育。“不僅當教書匠,更要當教育家,為300名孩子點亮智慧之燈。”這是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張谷英鎮朱公小學教師黃亞飛的豪言壯語。今天,他所在的地方,鄉村學校變了模樣。他站立的地方,充滿夢想與希望。

老師們深知:教育改變人生,知識改變命運。“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他們應當受到世人的尊重與景仰。“我們致力於表彰一大批像啟功先生那樣,一生踐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精神的優秀教師;表彰一大批以集體的力量,為‘四有好老師’公益行動無私奉獻的教育教學團隊,以此來倡導社會各界為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四有好老師’謳歌、點贊。我們希望通過物質獎勵和提供專業發展機會,為好老師的個人發展充電、加油,激勵更多的人與他們並肩同行,努力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的話道出人們的心聲。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視察北師大時,用這句話高度肯定了好老師對民族進步、學校發展、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此次“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詮釋了新時代教師的風範,豐富著新時代的“好老師”的內涵。

新時代,我們培育大國良師,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和人才支撐。我們需要更多的優秀學子加入到教師行列,對參與“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評選全過程的師大學子而言,這是一次生動的社會實踐,更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在他們的心裡,深深埋下了大國良師的種子,將以今天的獲獎者為榜樣,努力做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為終生從教的“四有好老師”樹碑立傳。他們更需要被照亮,更需要被傳頌。今夜,為純淨師魂頌歌。

“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頒獎典禮頒獎辭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黃亞飛

火,雖殘損了血肉之軀,卻淬鍊了把握命運的剛強堅毅。

一筆一劃,四十三年光陰磨礪信念之筆,燈下揮毫錦繡文章。

一字一句,教育家情懷鐫刻師者之心,臺上引領三千學子在理想中飛翔。

大寫的先生,把“四有”好老師的志向,書寫在大地上。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唐自銀

人在遠山,靈魂的工程師,銜泥築巢,用師愛雕鑄立志成才的殿堂。

心在呼喚,每一次牽手,都是根對綠葉的濃濃情誼。

他全心守護的,是一所學校,更是無數孩子的夢想與未來。

鄉村教育的守護者,把“四有”好老師的大愛,融匯在教育的信仰裡。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李廣

那人、那山、那座園,他是塞罕壩上一園丁。

四十一載立德育才,造福山村三代人。

一顆恆心永流傳,他勤耕不輟,換來桃李芬芳笑語盈盈。

一雙巧手創意多,他變廢為寶,成就“玩具大王”揚美名。“返老還童”孩子王,把“四有”好老師的歡樂,播散在童心。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農加貴

是他,用文明之光驅散了恐懼與偏見;

是他,創造了落松地詩意美好的新生活。

他教書育人,是孩子們走向光明的引路人;

他幫扶鄉鄰,是村民們親如家人的大先生。

落松地的勇敢之心,把“四有”好老師的擔當,根植於泥土裡。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張惠霞

西北偏北,她是行者,踏遍青山,丈量黃土大原處處課堂。

崆峒大山,她做暖陽,師心育人,生活的甘苦調成指引成長的良方。

她不是大漠孤煙裡的匆匆過客,她是陪伴學子溫暖歸家的一抹霞光。

大山的女兒,把“四有”好老師的堅守,映襯在長河落日中。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周鳳蘭

她,似一泓生命的清泉,以母愛為舟,載過多少天真稚童,盪開師愛的雙槳。

她,如一炷暖心的紅燭,微光閃耀無數長夜星空,呵護幼苗的成長。

她是老師,更是孩子們的“老師媽媽”。

愛如清泉,把“四有”好老師的深情,滋養在心田。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王宏

腳下,是六公分的崎嶇不平。心中,是四千二百米的壯志凌雲。

山高人為峰,學高人為師!

三十年絃歌不輟,他的臂膀,護衛著一代代草原雛鷹,

在高原起飛,在雪域翱翔。

六公分的起跑線,把“四有”好老師的奮進,穿越雪域高原的天際!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張宗茂

大山,高寒,孩子們面前,是一片知識的荒田。

他拓荒校園,寒暑不易,年復一年,勵耘樂育在深山。

雖然半生篳路,一身襤褸,但是不辭辛勞,咬定青山,只為薪盡師道永相傳。

守望一生,把“四有”好老師的諾言,銘記在心間!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王建

他教學生,心懷天下,熱愛家鄉,滿腔赤子情懷。

他做研究,大地為書,宇宙經緯,丈量乾坤世界。

他帶團隊,志存高遠,薪火相傳,傾情相授培育新人。

縱然前頭病樹,仍然心繫講臺,情牽學生,萬木逢春。

為山河立傳,把“四有”好老師的品格,立在天地間。

“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獲得者——羅光祥

理想如星辰,照亮童真的夢想;信念如火種,傳承奉獻的光焰。

為了每個孩子能夠享受教育的公平,這條崎嶇漫長的上學路,他痴心守候四十三年,不畏驕陽暴曬,不避大雨傾盆。

護航夢想,把“四有”好老師的使命,化作前行的風帆。

“四有好老師”公益行動獎獲獎團隊

一心赤誠,他們五湖四海,點亮城鄉教室無數間;

一股幹勁,他們深入基層,夯實基礎教育最前線;

一身擔當,他們持續引領,創新提升教師軟實力。

這是老師對老師的培育,他們將理想信念、紮實學識無私相授。

這是園丁對園丁的情誼,他們將道德情操、仁愛之心傾情傳達。

他們,凝聚公益的大愛,匯合團隊的力量,為建設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教育強國保駕護航!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