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天生是演员,各种“模仿秀”有模有样


“昨天家庭聚会,从爷爷家回来后孩子就不用奶瓶喝奶了。把奶从奶瓶倒进杯子里,一次干一杯,一杯接一杯。”听到一位宝妈这么说,我们可以想象到家庭聚会上大人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样子了。


孩子总是对这些具体直接的行为表现出超强的敏感,一看即会,模仿起来有模有样。这些小细节有时候让人觉得可笑又可爱,有时候也难免让人好气又无奈。在判断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孩子的模仿是没有区别性的,所以总会让人欢喜让人忧。
但是模仿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说身教大于言传,大多时候是想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行为。这种熏陶一方面需要家长的施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行为的模仿。从动作、语言、技能等方面,孩子通过模仿掌握各项基本能力。

从认知方面来说,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源自于对大人行为的模仿。一些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具体行为,在孩子看来可能转化为一种概念性的认识。我们如何使用物品,在孩子看来是在定义这件物品: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用来做什么的。例如:我们使用勺子喝汤,可能孩子还不知道这个物品叫勺子,但是通过观察了解到它的用途。此外大人对于事物的态度也会给孩子形成模仿的素材,所以才会产生最初的孩子对于“好”和“坏”的判断。
从技能方面来说,以语言学习为例,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曾提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指出:儿童对于语言的习得除了简单的模仿以外,拥有“语言习得机制”,会对语言进行自主学习,并自我创新。宝妈宝爸一定都做这件事:为了让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先冲着孩子喊“爸妈”,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言语技能。
也许只是妈妈哄睡宝贝时的轻柔,让孩子学会对身边的事物温柔以待,内心如水;也许只是爸爸工作时认真帅气的模样,让孩子学会专注做事情;也许是视剧里仙风道骨的老派演技,逗得你哭笑不得……所以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示范,让孩子在模仿中创新,在模仿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