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若诗话」:一唱三叹,听六百年前牡丹亭里一往情深!

推开厚重的朱门,转过曲折的回廊,

拂去满身尘埃,静听婉转的水磨调,

让思绪飞回几百年前的江南。

彼时,自闺阁深处,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

化作一唱三叹的小磨调,演绎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

昆曲之美,美在唱腔。

沉宠绥在《度曲颂知》中说,

昆曲“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

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

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

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昆曲之美,美在演员指尖,

遥指远方,便成巍峨群山;

轻点近处,便观荡漾碧波。

指尖成峰,指间绕水,

青山绿水勾勒出昆曲之美。

边歌边舞,水袖抛舞,

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哀怨,

时而绕出情思绵绵。

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昆曲之美,美在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昆曲如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

转眼就是600年。

残破的工尺谱,雅致的戏服,

悠扬的笛声,还残留著昆曲风雅之美,

然而这声音太柔太细,

以至于快要被历史遗忘。

我们的时代太繁华,灯红酒绿,繁弦急管中,

没人愿坐在戏台前,听妙喉婉转,看水袖飘飘,

如何在一方舞台上演绎几千年的沧桑浩荡,

一个人的命运起落。

昆曲成了精雕细刻的檀香木,高贵典雅,却不再实用。

拉开昆曲这扇门,就会惊叹一句: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喜欢芷若文章就关注我吧,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