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界职称:居士、和尚、主持、方丈、法师、长老


【住持】 佛教僧职。又称方丈、住职。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一般称呼寺院的住持为长老,长老可以称之为法师,但是法师不一定是长老。长老:一般指世间的德高望重的长者。


【居士】 居士:梵文Gr-pati,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Vaisya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但在今天中国佛教社会,已普称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为居士了。
【法师】 法师,梵文drma-bnaka,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但在今天中国民间,大概为了尊敬出家人或根本不懂‘法师’两字的意义,凡见了出家人,甚至小沙弥,不管对方有讲经资格与否,竟都称他为法师了。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

【方丈】 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方丈,原为道教固有的称谓,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亦可称“住持”。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这一俗称。佛寺住持的居处称为方丈,亦曰堂头、正堂。这是方丈一词的狭义。广义的方丈除指住持居处外,还包括其附属设施如寝室、茶堂、衣钵寮等。
【和尚】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现在一般对出家人的尊称为:“法师”。
【长老】 一般指世间的德高望重的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