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入!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或許,沒有什麼飲食方式

比生吃一條魚

更能體會食材的鮮美

但病從口入,有些東西不能亂吃

不良的飲食習慣

可能會讓蟲子有機會“住”進體內

近日,廣東中山的一位朱先生

本以為是小病

但沒想到醫生在檢查中

驚訝發現他的肝內

居然藏有數百條近兩釐米長的小蟲子

這些蟲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啊?

醫生懷疑病人肝內的蟲子

很可能是肝吸蟲

立即安排病人進行檢驗

結果顯示肝吸蟲抗體

為了幫朱先生排出體內的蟲子

術後給病人留置了一條膽道引流管

同時口服打蟲藥

最終,經過導管引流出來的蟲子

足有上百條之多

朱先生是怎樣患上這種病的

細問之下,朱先生坦言

有吃魚生的習慣

之所以感染這種肝吸蟲病

可能與該習慣有關

在我國很多地區,“魚生”已逐漸成為一種飲食文化。將精選的淡水魚除鱗、剔骨、切片,輔以生抽、麻油和芥辣等蘸料,食客就可以享受新鮮魚肉原本的滋味。

但是,這種吃法也隱藏不少隱患。其中,肝吸蟲病就是一種需要注意的健康隱患。

肝吸蟲蟲卵喜歡“躲在”淡水魚蝦等體內,隨著人們吃魚生、未熟透的魚蝦等方式悄悄潛伏進人體,使人患上肝吸蟲病。

人在早期感染肝吸蟲病時症狀不明顯,主要是腹瀉、腹脹、上腹部疼痛、身體不舒服、食慾不佳、乏力等。

如果不加以及時控制和治療,肝吸蟲病的重度感染者可能發生膽管炎、膽結石以及肝硬化等併發症。

我們應該怎樣抵抗肝吸蟲病菌

坊間傳聞食用芥末、白酒、醬油

可以抵抗肝吸蟲病菌

其實毫無科學根據

殺死肝吸蟲最好的辦法

就是高溫

把魚肉煮熟煮透,殺死寄生蟲

預防寄生蟲病

關鍵是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記住下面這兩點

1.淡水魚生最好不要吃

2.生熟食存放和切割都要徹底執行生熟分離,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