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不食︱四年了,寫下一個小小的逗號

農曆七月十三,處暑

"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 不 時 不 食 ”

從2014年的夏末秋初開始

到今天,2018年的處暑

輪復的95個節氣,285個物候

經過了平凡而又從不相同的

1000多個日日夜夜

處暑的"處"意味"終止"

處暑便指的是夏天的暑熱正式終止了

也在今天想告訴大家

我們將與「不時不食」暫別

以尋找更新鮮

更有趣的內容和形式

中古廚房相信

一方風土產一方風物

大自然週而復始地

給予辛勤勞動的人們

以新鮮的、符合這時身體需求的食物

同時也在

朋友的故鄉及所到之處

搜尋當地的當季食物

慢慢的,有了這樣

走了將近四年的“不時不食”

陽春三月,武夷山上的雷竹

南瓜的溫暖與甜意

蘭州的甜百合,色澤潔白如玉

仲夏,楊梅那一抹紅霞

幫助古人熬過酷暑的紫蘇葉

立夏來臨時,關於蠶豆的記憶

春日的雨後春筍、清淡而甘甜的菠菜、充盈著野味草香的馬蘭頭、果肉厚嫩的枇杷、甜味充足的荸薺;夏季顆顆紅豔的楊梅果子、清香糯嫩的蠶豆、辛香去暑的紫蘇葉;秋天潔淨鮮嫩的茭白,脆爽可口的蓮藕,分外粘糯的高山小土豆,從野豬嘴下搶來的山野栗子;冬日裡綿密細軟的山藥,味甘不膩的羊肉......

我們始終認為,每種食材都應該在最適合的時間去到每個人的胃裡。

希 望

在暫別的時間裡

大家依然還是會循著時令

認真對待每一頓餐飯

中古君也會在近期

把四年來寫過的食材們

重新分類整理

以便大家可以收藏翻閱

這些來自節氣的饋贈

下次再見

一切都會更好

謝謝那麼多朋友的一路陪伴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逗號

排版 | 成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