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好人,至今没有嘲讽过中年人

大概是从马东和许知远的对话开始,“自恋”就成了中年人的标签,准确来说,是中年男人的标签。

接下来,“油腻”、“手串”、“好为人师”等标签被一一贴了上去。

冯唐前两天,也写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加入了讨论。能够感受到,一阵整肃批判中年人队伍的运动,已经愈演愈烈了。

我想起了以前痴迷许知远的时候。

中学时看他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直在抄里面的好词好句,但我抄了几段就放弃了。因为我发现这样下去,我恐怕就要把整本书抄下来了。

那时大概没想到,许知远也会有因为一期《十三邀》而被各大平台大骂一轮的时候吧。

我是在他被骂之后才打开视频来看的,但当我盯着那一头干燥到爆炸的头发和干到裂皮的面庞,还算瘦削的身材和干净的衬衫,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幸好他没有和周立波一样梳个油头,不然除了被骂自恋之外,肯定还会被骂油腻。

也没想到,自己不懂事的时候爱过这个男人一段时间,现在他老了还得为他操心。

许知远可以算是一个很特别的中年人了,过了这么多年,他还在孤独地为过去的时代唱着挽歌,并为这一代年轻人感到悲哀。

即使他已经无从反抗地,接纳了这个时代种种利好。

虽然他是一个自恋的人,但对他再稍稍多一点了解,知道单向空间,知道单向空间旗下一系列公众号的话,你就会知道,他旗下全是根本不理他那一套的年轻人,他们相处和睦着呢。

我觉得中年人最讨厌的点是“鸡贼”,他们最擅长察言观色,知道说什么会被喜欢,说什么会被骂,他们对很多规则体系都很了解了,区别在于有人迎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有人反抗,始终坚持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

但是,许知远作为少数的,会反抗的那个人,却恰恰成为这股对中年人嘲讽的开始。

冯唐老师发了那篇文章之后,传播最广的评论是:“贼喊捉贼”。被群嘲后,他迅速发布了《“油腻猥琐中年男”议题最佳评论选》。

而许知远在被群嘲的时候,他本人是没有进行过任何一句直接辩驳的。

我那天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说:“我是个好人,至今没有嘲讽过中年人”,过了一会儿,一位图书编辑,也是一位中年男人,给我评论了简短的三个字“谢谢你”。

那一瞬间我忽然很难过,中年人真的是很可怜的。

面对年轻人的群起而攻之,冯唐和许知远尚且可以回应,但更普遍的中年人似乎毫无还手之力。

在各类快速传播平台上,他们早已是被抛弃的群体,掌握话语权的早已是 90 后甚至 00 后了。

除了爸妈和几位亲戚,我很怀疑,真的有那么多自恋、油腻且好为人师的中年人,让微博上这么多青年人遇到吗?

我没遇到过那种,逮住一个人就跟你讲自己的手串多值钱的中年人。

反倒是不少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问他点儿古董知识,就能滔滔不绝给你从皇太极讲到洛晴川,装模作样看《鉴宝》,表情严肃地押价钱,我都快相信了。

显摆自己那点儿知识,是浮夸者的通病,没有中青年之分。但是很多青年因为年轻,所以总被轻易原谅。

兴趣爱好也是,只要没触犯法律,没突破道德底线,就没有错对之分。把这也当成嘲笑的一道标准,实在有些苛刻了。

而嫌弃中年人放弃自我管理的人里,应该有不少嚷嚷着减肥却从未成功过的年轻人吧。

现在舆论风向太快,作为一个已经着手养生的 90 后,我对追热点已经力不从心。

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前不久《我的前半生》热播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在朋友圈嚷嚷着希望自己有一个贺函那样的朋友,帮自己通关职场,不用摸吧滚打,不用走冤枉路,一招仙人指路,从小白直接飞升合伙人。

这才几个月,就狂炫酷拽地表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了。

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可以给中年人们一个准信儿,他们才好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不能因为大多数中年人没能长成靳东那张脸,就翻脸不认人啊。

以前我对中年人的印象的确是“很强势”,以父母为首的他们,总在向我们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和取向。

但我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我身边的中年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向我传授什么经验,都等着我翻个跟头,自己哭着主动找他们请教经验,还会义正言辞地告诉我:“仅供参考,不对结果负责”。

父母和我的相处,也越来越小心翼翼。因为,我已经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不再要受他们控制了。

贴标签是很愚蠢的行为,而我们热衷于给中年人贴标签,就像有的中年人热衷于给年轻人贴标签。

我们厌恶中年人好为人师,就好像中年人厌恶青年人狂妄自大,本质上都是为自己所在的那个群体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中年人觉得自己摸爬滚打终于积累了阅历和经验成了社会的中坚,青年人觉得自己是社会的希望拥有无穷无尽无限可能的未来。

但我认为,所有的嘲讽都应该建立在被油腻中年人伤害过的基础上,如果还有那种没遭遇过猥琐油腻中年男,却还是不遗余力怒斥中年人的年轻人,就是无聊的跟风嘲了。

其实看看对中年的嘲讽,很多都跟中年人不存在绝对的必然联系。

不要当众谈性这个问题,也需要一些自以为潇洒不羁的直男注意,不要好为人师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官僚组织里 20 岁不到的年轻人多注意,控制体型这个问题,如果年轻人你已经做到了,再去提醒中年人吧。

我从来没有嘲讽过中年人,我一直在反思,很多大家贴在中年人身上的标签,在年轻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我们只是因为掌握着年轻这个资本,永远拥有被轻易原谅的权利,掌握着传播平台的话语权,因此可以以一个模糊的身份自由地嘲讽别人而不被苛责。

最后我想说,不猥琐不鸡贼是中年人应有的自觉,不狂妄也应该成为青年人的自觉。

在亲身经历之上提供判断,对自己的表态负责,也是一个青年人应有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