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轩为什么又画油画又画国画?

在香港巴塞尔来临之际,位于香港的季丰轩画廊一反时风,推出被誉为“中国写实画派”创始人之一的艾轩的最新个展——《灵魂如风·生命如雪——艾轩近作展》,这与时下最为潮流的当代艺术背道而驰,而这样的艺术风向对于特立独行的季丰轩来说,却并不显突兀。

2018年,《灵魂如风·生命如雪——艾轩近作展》展览现场

艾轩自幼接触绘画,并及早地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进行学习,但却在附中学习结束后,受“文革”的影响,很早就进入了部队,开始了军旅生活。而附中的绘画经验则又助他成为一名驻军画家,辗转战场,写实纪录。

1950年,儿童时代的艾轩和家人合影

右起第一人为艾轩,后排左起第一人为父亲艾青

196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时的艾轩

随军而行的绘画经验,让艾青在技法上愈加娴熟,而体制内的绘画题材却让他感到厌倦。闲暇时题材、画法的尝试不断地满足着他对艺术的追求。1973年,艾轩被分配到四川成都的部队当行军画师,那是他第一次走进西藏,骤变的天气,麻痹的双眼仿佛扣住了他的心弦,面对这一题材,他一画,便是一辈子,还时常拿起当时的画材,感叹着画不完。

1973年,艾轩被分配到四川成都部队当行军画师

在艾轩的作品中最常见的便是有着清澈、明亮又哀怨、无助大眼睛的西藏姑娘,她们姣好的五官比例,以及澄澈的眼神在西藏恶劣气候的衬托下显得尤为可人。而对于艾轩本人而言,藏族姑娘眼神中所透露出的渴望,也折射出艺术家对于世界的初步认识与判断。

《远方飘来陌生的歌》布面油彩 110x110cm 2005年

《二月的午后》布面油彩 150x120cm 2005年

70年代起,艾轩的作品陆续在各个展览中崭露头角,直至1982年,在美国参议院代表访问成都时,他的三件作品首次获藏家收藏,也正是此次收藏经历,艾轩逐渐意识到自己画作的真正价值。1987年,一次偶然的合同签订,艾轩与王沂东、王怀庆、陈逸飞等人开始了一场美国访问学者之旅。初到时的新鲜感及展览的意外火热给了艾轩极大的鼓舞,而之后异国他乡的漂泊生活却让艾轩更加明白西藏之于他的意义。

1987年3月,在纽约曼哈顿;王沂东、王怀庆、陈逸飞及艾轩(右一)

回国后的艾轩逐渐恢复了稳定的创作状态,并且多次重访西藏,拍摄照片,搜集素材,再回到北京的工作室进行创作。此后,艾轩以及写实绘画的影响不断扩展和蔓延,被不同文化和背景的藏家和机构收藏。

《拉萨马市》水墨设色纸本 97 x 180cm 2017年

近年来,已逾花甲的艾轩并不逃避年龄对于艺术的限制,反而大胆地尝试起了水墨画创作。虽无水墨基础,但并不耻于求教,回忆当初,画作中还残存着初学者的学画时的不确定笔触。2012年至2013年期间,艾轩打破了水墨画对于他的枷锁,将以往的绘画经验附着于水墨创作,完成了一系列以水墨为材质的西藏题材作品。

《瓦切村的初冬》水墨设色纸本 98 x 101cm 2017年

《雁南飞 (二)》水墨设色纸本 98 x 91cm 2015 年

对话艾轩

艾轩

Scope:一直以来,你的创作都是以西藏题材为主,有没有想过改变?

艾轩:没有想过改变,改变不改变完全是对自身的要求,我用这种方式还有很多没有表达完,但目前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也不像原来那么锐气了,一年大概7、8张画。

《刀客》油彩布本 130 x 95cm 2016年

Scope:你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对西藏的创作热情,是因为对它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么?

艾轩:最早去西藏是跟着部队去的,好玩就去了,因为我们部队管着西藏的部队,到了那边画宣传画,用的都是艳丽的颜色,画高大威武的英雄,一直画到1980、1981年。

1973年,早期的油画作品

当时对西藏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80年代,改革开放,再到西藏,每天和藏民生活在一起,一起经历一天内的几个天气变化,你就可以发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慢慢凸显出来了。而在那样的环境中,她们一点表情都没有,当地的孩子的脸上全是高原红,干到皴裂,那时会觉得人特别渺小,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中,任自然蹂躏,迅速老化,它摧毁人的力度十分强大,这对我心理上有另外一些触动。

再加上当时在四川美院刚好在做怀斯(Wyeth,Andrew)的展览,破破烂烂的石头,全是荒原,本来还有一丝顾虑,但看到他的画后,我的自我意识也就慢慢变强了起来,因为我们之前的思维定性是,社会需要你画什么,你画什么,要跟着整个社会的要求去走,而不是自我意识。不是人家指定你画什么,你就画什么,慢慢学会了思考,变成你看到什么了,你想画什么。

《风声呜咽》水墨设色纸本 98 x 92cm 2017年

Scope:在西藏的这种感受和当时社会有关么?

艾轩:和社会没关系,是自然和人的关系。那时的人,他没有丝毫尊严,女人在那种状态下,穿着破衣服,带着孩子,看着远方,等什么呢?她什么也等不来,因为在那种状态下,她轻松不下来。

《安曲暖冬》水墨设色纸本 91x 98cm 2013年

《荒原风》水墨设色纸本 98 x 182cm 2015年

Scope:最近还会去西藏进行写生么?

艾轩:最近很少去,当时收集了很多资料,画不完,就是那个题材不断在充实我的感受,我还没表达完,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状态了,但我一直还在那种情绪中。其实那么多艺术家,把自己认识到的那一小块画好,就不得了了。

《康巴人》水墨设色纸本 68x 70cm 2010年

Scope:从哪年开始接触水墨?

艾轩:2009年,没人教,全靠自己摸索,油画也没人教我,瞎琢磨。3年附中学习结束后,都是自己摸索,没人会,也没人教。文革时期自己摸索着画,当时还没有颜料,都是用水彩,画个扣子,画个皮鞋,画个毛主席像呀。一到周末,漫山遍野找老乡、同学间互相对着画,没颜料,就画素描,但是很喜欢画油画,虽然老师没教过,但是同学间互相探索,看画册。

Scope:现在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什么方向?

艾轩:现在年纪大了,画不了几张,尤其是写实油画,非常需要体力、眼力和精力。随着年龄渐老,这些能力都会衰退,像很精锐的笔触,很难。但是可以降低产量,画着玩,也画水墨。

2013年,艾轩首次于季丰轩画廊举办纸本作品展《粉墨登场》

季丰轩画廊于香港典亚艺博会2013举办《艾轩油画个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