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追悼会上,家人们伤心欲绝,41岁牺牲后,捐献了全部身体器官


两年前,援藏医生赵炬的朋友圈,永远停留在2016年的7月12日。“原来我的名字藏语是这样写的。”那一天,他刚到西藏山南,第一个出现在岗前培训班。他忍着头疼,发了一张“藏语名字”的照片在朋友圈。两个多月后的10月1日,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社会各界人士和亲朋好友悲痛欲绝。两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缅怀这样一位,把生命奉献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好医生。


遵照他生前意愿,并于当时实施其全部可用器官捐赠,他用生命谱写医魂,把大爱留在人间。当年7月,这位口腔科主治医师,主动报名参加了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队,经过严格选拔,奔赴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工作。“他说,援藏对一名医生来说,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他的理想是在雪域高原留下医生的足迹。”妻子含泪说。 “援藏前一天,他还在医院里上班帮我看牙,给我写了张单子,列出什么时间来医院做什么检查。”一位患者回忆说。
两年前的7月9日,他开始出发,一路向西。初到山南,他披上洁白的哈达,拖着沉重的身体,强忍着头痛、胸闷、缺氧、失眠种种高原反应,马不停蹄地熟悉当地医院的情况。他不愿浪费一分一秒,一心想着早点开始工作。谁也不曾想到,3天后他突感头晕头痛,倒地昏迷,虽经全力抢救,术后仍处于深昏迷状态,被确诊为夹层动脉瘤破裂。“他的高反挺严重,但他总是说自己没事。”

7月24日,他被转院至省立医院继续救治。“他的脑损伤太重,全力抢救后仍无法逆转,这么重的症状,在国际上还未有抢救过来的先例。”省立医院医生说。9月29日凌晨,年仅41岁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最终定格在省立医院ICU重症监护室。早晨6点50分,他的没有了生命体征。随后,医生对他的肾脏、肝脏、一对眼角膜进行摘取,这些器官将被用于延续他人的生命。
“他生前经常献血,回家的时候跟我说过,以后要捐献自己的器官,拯救他人的生命。 ”父亲说。按照儿子生前的意愿,他的家人在此前签下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他的名字,镌刻在遗体捐献纪念碑上。10月1日上午,他的追悼会在老家举行,前来送别的各界人士深情缅怀他的人间大爱。“捧一腔热血请命援藏济苍生雪山展颜迎天使,留一份大爱捐献器官续生命滁水含悲送英雄。”两侧的挽联,成为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10月10日,我们结婚13周年了。 ”在朋友圈里,他再也看不到妻子的留言了。“他性格内敛,不管多苦多累,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扛着,对家人永远报喜不报忧。”哥哥说。进藏第二天,他打电话给哥哥,询问家乡的汛情和家里的琐事,还“欺骗”家人说自己没有高原反应,让家人不要为他担心。英雄虽去,浩气长存。他的无私大爱感动了很多人,他先后被授予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道德模范”和“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父亲说,儿子是家里的骄傲。上世纪80年代,夫妻俩靠种水稻拉扯两个儿子,小二子上中学那会儿,长辈生重病,家里生活愈加拮据,为让弟弟继续完成学业,哥哥选择辍学打工。最终小二子没让哥哥失望,考取了省医科大学,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家乡一名正式医生。7月中旬,得知弟弟突发重病,哥哥第一时间辞掉了工作,坐飞机赶赴弟弟工作的医院。“我儿子是医生,他生前救死扶伤,死后也将造福他人。”父亲说。
省立医院医生说,在他入院治疗的66天里,医院尽全力保持其重要脏器功能,期间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常见并发症,这给器官捐献提供了条件。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捐献的器官为两个肾脏、肝脏和一对眼角膜。经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重要器官将立即分配到全国各地。“受助者隐私是保密的,但可以透露的是已有多位重症患者急需做移植手术,这些器官很快会发挥作用。”
2个月前,作为医疗援藏队伍的一员,他在工作中突发重症,后确诊为脑死亡。遵循他的遗愿,家属捐献了他全部可用器官,一颗赤诚无悔的生命,将延展至更多人的命运,以另一种方式盛开,怒放。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我们仍然向他致敬,致敬每一个敬业奉献的医护人员。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