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才子妙解露筋祠(扬州江都)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袁枚,年少时家境清贫,但聪敏异常,读书发愤。可惜,却两应博学鸿词试不第落魄。直至乾隆三年(1738)方才中举,四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但又因满文不合格而外放县令,终至仕途不顺。后于四十岁时告归南京随园,成了清代著名的诗人与散文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袁枚像

《随园诗话》,是诗人袁枚的一部力作。书中就诗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与解读。对于诗作者,他从诗人的先天资质谈到后天修养,从诗人的读书学习谈到社会实践;对于诗作,他从辞采谈到韵律,从比兴谈到寄托;对于作诗,他从写景言情谈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谈到谋篇炼句;对于诗集,他从诗的修改谈到诗的编选,从诗的解读谈到诗的赏鉴。且通篇都贯穿了作者本人的“性灵说”的主张。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还有一段专门解读露筋祠的来历以及写露筋祠诗的。

袁枚是从七夕,牛郎谈起的。他说,七夕,牛郎,织女双星渡河。此不过如"月桂”,“日乌”,“乘槎”,“化蝶”诸类说法一样,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只能“妄言妄听,作点缀词章用耳”,信不得真的。但"近见蒋苔生作诗,力辨其诬,殊觉无谓”。

蒋苔生,名士铨,(1725-1784),精戏曲,工古诗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是袁枚在扬州的朋友。袁枚对蒋苔生竟然对这类只能“妄言妄听”的“信不得真”的传说,还去力辨其内容之不可信,感到不可理解,说那真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所以,他又进一步调侃他的朋友云:譬如赞美人“秀色可餐”,君必争“人肉吃不得”,算不得聪明也。

于是,话锋一转,袁枚谈到江都露筋祠的话题来了。

关于露筋祠的来历,历来有多个版本,争议颇多。袁枚就引“弇州四部稿.说部”,提出四种不同的说法:

一曰“鹿筋”。“鹿筋,梁地名也。有鹿为蚊所啮,露筋而死,故名。”

二曰“路金”。“路金者,人名也。五代时将军,战死于此,故名。”

三曰“露泾”。“有远商二人,分金于此。一人忿争不已,一人悉以赠之,其人大惭,置金路上而去。后人义之,以其金为之立祠,故名路金,讹为露泾。”

四曰露筋。即俗传“姑嫂避蚊”之说。盛夏一日,姑嫂赶路,天黑在野外露宿。夜间蚊虫肆虐,嫂不能忍受,到一单身农户家投宿。姑为避嫌,至天明时血被蚊虫吸吮殆尽露筋而死。人们颂扬她的贞节,立祠以祀。“乃俗传一说耳。”

袁枚在四解露筋来历以后,又说到“近见云松观察诗,极褒贞女之贞,痛贬失节之嫂,笨与苔生同。”

袁枚认为,对于“露筋”一类的传说纷纭,我们也只能姑妄听之,当不得真的。像云松观察那样去考证其真伪,褒贬那姑捜,同样也是可笑的。这就正如蒋苔生论辨“牛郎”,“月桂”一样的愚拙了。倒不如去读读孙豹人写的露筋祠的诗句“黄昏仍独自,白鸟近如何?”读读李少鹤的相关诗句“湖上天仍暮,门前草自春”,读读王阮亭的著名诗句“行人系缆月初坠,门外野风开白莲”,这是何等的高雅享受!(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