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韩碑》:世事诡谲,却从不相信眼泪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李商隐的许多咏史诗浓墨重彩,像《马嵬二首》,“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像《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首《韩碑》更是咏史作品中的佳作,就看它有多长吧。这首诗里蕴含着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的一段辉煌历史,韩愈撰《平淮西碑》,歌颂武功;但当年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李愬的妻子是皇亲国戚(唐安公主之女),不干了,进宫跟表哥说,这碑文一点儿也不实事求是,明明是我老公的首功,怎么就给了裴度了?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把功劳给了李愬。李商隐是挺韩派,“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就是说“百尺长绳把韩碑拽倒,粗砂大石磨去了字迹。韩公此文浩浩真气却无法磨灭,已经深入众人的肝脾”。

李商隐一生颠簸。他童年丧父,生活清贫;弱冠时与白居易、令狐楚交游,令狐楚特别看好他,让儿子令狐绹跟他玩耍,二人共同游学读书。李商隐并不认为自己是在陪太子读书,却不知在应举之路上,令狐绹轻而易举,自己却屡试不中。年龄渐长,变去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处做了幕僚,李商隐有才有貌,王节度便招了女婿,结果陷入了牛李党争——王茂元是李党、令狐楚是牛党,李商隐,一生不见容于二党,在摇摇晃晃的牛李夹缝中,一生郁郁寡欢,艰难生存。

半世零落半世休,三生才调唤轻愁。

尤思贾生长沙日,忽忆三闾汨罗留。

诗书半卷朝京帝,长枪匹马觅军侯。

且知天地不如意,披簪散发一场秋。

个人的悲剧,实在是时代的悲剧,人们常常以此慰藉那些所谓壮志难酬的文人雅士。一个时代绝对不是只有对与错,更不是只有利与弊,时代永远有无法言说的苦衷,一切的一切,也只是迫不得已的折中之法。李商隐的年代,世家大族也好、党政也罢,说到底就是阶级固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阶级固化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就如同我们提到“九品中正制”,毫无疑问质疑的声音是压倒性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后会无期》带火了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看利弊不难,甚至中学水平就知道是谁阻碍了社会发展,又是谁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更重要的是还原历史,理解每一个历史故事背后的辛酸与苦涩,甚至铁与热血。阶级固化,将每一种职业的圈子尽量缩小范围,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维护内部稳定,结成更加团结的利益共同体的,如果你是“官二代”,你就有着异于常人的资源,更有利于成就事业,更有利于家国稳定性,我们常常能看到三代为相的世家,支撑一个朝代政策的稳定性,是每一个君王所梦寐以求的。

这就是中庸。

圈外的人,想在圈内有所作为,要比别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

看过一个专题片,福州肉燕是一种极其精细的美味,燕皮即是用不断重复捶打的精肉制成,福州同利肉燕是中华老字号,第五代传人陈燕君,从一名职业鼓手,转而变为了非遗传承人。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毕业后,燕君组建乐队担任鼓手,全国各地到处演出。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同利肉燕的第五代掌门陈君凡经常念叨着要女儿回来学习这门祖传技艺。拗不过父亲,燕君逢年过节都会到三坊七巷的同利老铺帮忙。在与顾客沟通、整理老铺历史资料、印制宣传册的过程中,燕君感受到了大家对肉燕的喜爱,也开始明白父亲的不易以及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2007年生日那天,燕君向父亲表示,放下鼓槌,学习承袭福州肉燕制作技艺。于是,这一代清苦执着的技艺得以传承。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或许别忘了祖辈父辈的担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当每一种职业都被需要、都被尊重、都被不断传承与创新的时候,世界会更美好。人生诡谲,却从不相信眼泪;世事苍苍,永远不应忘记初心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