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產業振興助脫貧摘帽

客家新聞網 記者何亮

“10號桌的羊肉好了,端給客人。”“這是您點的羊肉,您慢點吃。”8月4日傍晚,在瑞金市大柏地鄉橫江村曉紅生態羊莊,曹曉紅正忙碌著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做著羊肉大餐。

曹曉紅是大柏地鄉橫江村黃泥傑小組村民,全家6口人,父親雙腿殘疾,母親常年生病。為給父母治病,每年需要大量的醫藥費,這讓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陷入絕境。

“當時,覺得生活一點希望都沒了。”曹曉紅說。

正當曹曉紅絕望的時候,當地扶貧幹部找上了門,為他提供幫助,並按照相關程序,將他列為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同時,為幫助曹曉紅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扶貧幹部還根據他曾經養過山羊的經歷,專門為他制定了山羊養殖方案。

然而,缺乏資金、技術等讓曹曉紅開始打退堂鼓,養山羊的計劃遲遲未能落實。扶貧幹部瞭解後,積極上門協助他辦理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併為他請來養殖專家,教授其養殖技術。有了資金、技術後,2016年,曹曉紅購買了80餘隻山羊,開啟了自己的養殖事業。很快,80餘隻山羊的產出讓他嚐到了甜頭。

2017年,曹曉紅擴大養殖規模,養殖山羊數量達到180多隻。同時,吃苦耐勞、精打細算的曹曉紅,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制定了“倍增計劃”,利用自己的山羊烹飪絕技,採取產銷一條龍,在山地養殖山羊的基礎上開設了曉紅生態羊莊。由於羊肉品質地道,味道鮮美,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品嚐,當年即實現增收6萬多元。如今,曹曉紅收入翻番,實現了脫貧摘帽,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圖為務工人員在瑞金市產業扶貧園採摘南瓜。

在瑞金市,像曹曉紅一樣通過產業脫貧的貧困戶數不勝數。

為帶領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近年來,瑞金市立足農業資源稟賦,全力推進產業和就業“兩業扶貧”,依託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鼓勵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入股分紅、就業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在鞏固發展蔬菜、臍橙、油茶等主導產業的同時,該市還大力發展菸葉、白蓮、蛋鴨、生豬、山羊、蜂蜜等特色種養業,鼓勵引導貧困戶直接發展產業,或通過土地資金入股鏈接到產業鏈上,推進產業扶貧100%全覆蓋,形成了“山上竹木林、水中魚鴨鵝、欄中豬牛羊、田中煙果蔬”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扶貧產業格局。

截至目前,該市累計發放產業扶貧信貸通12623筆共14.3億元,其中,2017年全年共發放5077筆8.26億元,全市通過產業脫貧的貧困戶比例達62.6%。

如今,瑞金市百姓生活富裕,產業興旺發展,開啟了產業振興助力脫貧摘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