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摘帽”的姚新莊

青海新聞網訊 在兩個兒子上學、家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村黨支部和“第一書記”把她確定為建檔立卡戶,精準扶貧政策幫她和家人渡過了難關,通過享受優惠政策,現在她的兒子有了正式工作,她自己還靠縫紉手藝掙了錢。

如今,家裡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生活條件比以往好了很多,她覺得再不能當貧困戶了,“我自願退出貧困戶和低保戶,讓比我貧困的人享受國家的扶貧政策,希望大家都富起來。”她就是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本康溝村的姚新莊。

關於她要主動“摘帽”的故事,還得從2015年,張吉青被青海省西川監獄派往化隆縣扎巴鎮本康溝村擔任“第一書記”說起,就一頭扎進田間地頭瞭解民情,並對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及主要經濟收入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這個村的貧困戶致貧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文化、沒技能,男性出門只能靠苦力掙點微薄的收入,婦女只能在家守著那幾畝薄田維持生活。

什麼樣的產業才適合本康溝村經濟發展?是張吉青日思夜想的問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原單位發現了40臺舊縫紉機。“能不能把這些縫紉機利用起來,為本康溝村民們引出一條致富的道路呢?”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向單位領導彙報,並得到了認可。隨後,他便將縫紉機拉到村裡,村黨支部將村黨員活動室改造成服裝加工車間,並從省上邀請專業的縫紉師傅在村裡舉辦縫紉培訓班,為村裡婦女從事縫紉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各項前期工作都準備就緒後,張吉青就忙著聯繫訂單,幾經周折後與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飾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並創立了“黨支部+農戶+小車間”的脫貧模式。從此村裡的黨員活動室成了婦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主戰場。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這些踏著縫紉機掙錢的婦女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工作,收入有了明顯提高。這一改變引起了上級黨政部門領導的關注,2017年,在省市縣鎮領導的直接關心下,村裡新建起了一座標準化的服裝加工廠,並增加了100多臺縫紉機,13戶建檔立卡戶婦女如願在新廠房裡工作了。

村裡的黨員活動室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今年3月份,姚新莊的到來讓這裡“熱鬧”起來。姚新莊主動要求“摘帽”的舉動,在村裡引起了一陣轟動。

姚新莊一家三口是本康溝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之一,她的丈夫過世早,留下母子三人相依為命,她平時種莊稼補貼家用,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讀書,大兒子郭慧淵上了大學後,家裡更是入不敷出,這讓兒子幾乎都要放棄學業。

這時,精準扶貧政策的到來,讓這個不堪負重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幫助下,她家被確定為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享受國家的低保。優惠政策給這個三口之家減輕了經濟負擔,也讓姚新莊加入了縫紉機制衣的隊伍中,每月能拿700至1500元左右的收入,孩子也繼續完成了他的學業。

大兒子郭慧淵畢業後參軍入伍報效國家,今年又考上了省司法廳公務員,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姚新莊看到大兒子有了正式工作,心裡對黨更加感恩。她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看到村裡還有比自己更困難的家庭,心裡不是個滋味,就決定退出建檔立卡戶,於是就主動找到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提出了退出貧困戶和低保戶。

通過大家的努力,本康溝村被列為化隆縣鄉村旅遊建設示範村,通過實施“花海”、農家樂、家庭賓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將本康溝村打造為集花海觀賞、餐飲服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扶貧村。“村上的變化實在太大了,通過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我們村舊貌換新顏,也讓我這個貧困家庭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此時姚新莊的臉上流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位母親那在艱苦歲月下緊皺的眉頭已舒展開來,臉上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