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爲愛苦苦追求二十幾年,終究求而不得!

卞之琳——現當代詩人,曾經是徐志摩和胡適的學生,一首《斷章》備受推崇,“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有著如此感慨的人,必然也有一段求而不得的苦戀。

1910年,卞之琳出生在江蘇海門湯家鎮。19歲時,他到北大英文系就讀,開始接觸到了浪漫主義情懷的詩歌,在這期間,他以徐志摩為師。

像現在的人一樣,有相同愛好的人總是喜歡抱圈子,聚在一起聊喜歡的事。有徐志摩帶著,他也漸漸的加入到當時的文人朋友圈,經常和一些有名的文人在一起交流。

徐志摩是很看好卞之琳的,他還推薦沈從文為卞之琳的詩題記,也是由此為契機,1933年,卞之琳到沈從文家做客,就是這時他第一次遇見了張充和。

一眼萬年,卞之琳就此淪陷了。

沈從文是張充和的三姐夫,事實上,當時的張家四姐妹也是出了名的,不僅出身好,學識樣貌更是一點不差。張充和數學曾考零分,卻仍被胡適強烈推薦,最後被北大破格錄取,由此可見她的才情也是極為優秀的。

張充和端莊大方,為人又熱情,在沈從文家客廳的這一次初遇,對卞之琳來說簡直是驚為天人。

張充和性格活潑,二姐張允和曾經講過關於她的趣事,“四妹喜歡小紅帽,在北京大學唸書時同學們都叫她’小紅帽‘,有次’小紅帽‘到照相館特意拍了一張歪著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照片,然後拿著這張照片到游泳館辦理游泳證,辦證人員說,這張照片怎麼行,不合格。她裝出很奇怪的樣子說,’為什麼不合格?你們要兩寸半身,這難道不是嗎?”

之後卞之琳就對張充和展開了一段長達二十餘年的求愛之旅,當時文人之間最流行的方式應該就是作詩寫信了罷。

曾經被聞一多誇讚“不寫情詩”的卞之琳居然也開始創作情詩了。所以說,有時候不是從來不,而是沒遇見過,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這裡就要說一說沈從文的戀愛之路了。沈從文是張充和姐姐張兆和的丈夫,他先前追張兆和是怎麼一個追法呢?

那就是發揚死皮賴臉、堅決不放棄不撤退的精神,寫了上百封情書,即使張兆和一再躲避,他還是堅持不懈,就這樣採取高強度的攻勢,堅持了四年之久,終於抱得了美人歸。

卞之琳也不懂怎麼追求別人吶,但是他和沈從文是好朋友啊,有了這個前輩做表率,事情就好辦了,那就寫情書唄!

於是卞之琳也走起了朋友的老路子,打起了持久戰。但是,張家姐妹卻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性子,她的態度很明確,不好意思,咱們沒戲。她覺得兩個人根本合不來,因為他們喜歡的領域不同,混的圈子也不一樣,首先思想上就達不到統一。

不管卞之琳如何苦追,張充和依舊一副免談的樣子,這段苦戀在當時也成了文學圈內半公開的秘密。

1936年,卞之琳因母親病逝,回老家奔喪。之後他聽聞張充和生了病,便急匆匆趕去探視。

人家這麼好心來看望,也不能趕走啊。於是張充和就讓卞之琳在張家住了幾天,還盡地主之誼帶他遊覽了些風景。這讓卞之琳有點飄飄然了,他覺得有點希望了,很是欣喜。

第二年,卞之琳就把自己的詩編寫成冊送給張充和,扉頁上寫著:獻給張充和。以此正式地表達自己的心意。

然而張充和還是老樣子,抱歉,我們不合適。

不知是文人的執拗還是卞之琳不服輸,他並沒有放棄,之後的幾年間,又苦苦追隨著張充和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但結果始終沒有如他所願。

1947年,還是在姐夫沈從文的客廳上,張充和認識了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斯,兩人一見鍾情,次年11月,張充和結婚了。

自己苦苦追求十幾年的人就這樣結婚了,原來自己的苦苦堅持也不過是一場盛大的單相思罷了,明知結局已經以悲劇結尾,卞之琳還是放不下,在心裡和自己做著鬥爭。

之後的日子,卞之琳開始參加農業合作化的試點工作。也是在這期間,他終於遇到了解救他後半生的人——在報社工作的青林,這個和張充和有點想象的女子就這樣走進了卞之琳的生活中。

不知是從青林身上找到了張充和的影子,還是她的真情打動了卞之琳,1955年,已經45歲的卞之琳終於和青林結婚,結束了對張充和長達20餘年的苦戀。

卞之琳年近五十才和青林有了一個女兒,為了女兒的健康,他戒掉了幾十年的煙癮。青林有頭痛的習慣,他就每晚給她按摩,從不間斷。

即使前半生他愛過一個求而不得的人,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幸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