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死亡之谜——“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一)

“花蕊夫人”死亡之谜---“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一)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这是苏东坡对后蜀主孟昶的一位艳绝尘寰的妃子“花蕊夫人”的赞美。

苏东坡《洞仙歌》词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据苏东坡在《花庵词选·洞仙歌》的自序介绍:我七岁时,见到眉州的一个老尼,姓朱,忘记了她的名字,九十多岁了。她自己说曾经随她的师傅到过蜀主孟昶的宫中。在一个大热天,蜀主与花蕊夫人晚上起来,在摩诃池上避暑,填了一首词,朱尼姑都能背得。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朱尼姑也死了很久了,没有人知道这个词调,我现在只得开头的两句,经过认真考证,细细体会,利用闲暇的时间,促成一首词,才知道是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之《洞仙歌》。

《洞仙歌》是唐教坊曲。原用以咏洞府神仙,节奏徐缓,情致超脱。敦煌曲子词中也这个词牌名,但与宋朝词人所作的体式不同。

传说此调为吕洞宾所作,原用以咏洞府神仙。但敦煌曲《云谣集杂曲子》载有词调,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根据其中有“恨征人久镇边夷”、“令戎客休施流浪”等句,认为与玄宗朝征兵戍边事有关,因而推断此调创于开元、天宝之际。

据《墨庄漫录》记载:顷见一诗话,全载孟(孟昶)蜀主《玉楼春》: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传说苏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檃括稍协律,以赠之也。’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序,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皆末之有也。”观此,本调创始,或即自东坡原有一“令”字,后又名《羽仙歌》

康与之词名《洞仙歌令》。

潘牥词名《羽仙歌》。

袁易词名《洞仙词》。

《宋史.乐志》名《洞中仙》。

因属于慢词,故又名《洞仙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