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紅參、西洋參、茯苓、黃芪,不可不知的7大補氣常用中藥材

一、人參

人參是補氣常用中藥材。中醫認為,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渇、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作用。不過,人參因加工方式不同,又可分為生曬參、紅參、糖參、參須等, 雖然都具有補氣作用, 但功效強弱就各有千秋了。

二、生曬參

性平和,不溫不燥, 既可補氣又可生津。對扶正祛邪、 增強抗病能力有較好的作用。

三、紅參

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善於振奮人體內的陽氣, 人體陽氣嚴重虧虛時, 可用紅參進行滋補。參須的藥性與紅參相差不多,但效力要比紅參緩和。

四、糖參

該類人參藥性最為溫和,適用於健脾益肺。

人參價格較高,保存時需格外注意,最好放在陰涼乾燥處,或放入密封的、裝有石灰的木箱或其他容器中。

人參食療方

【人參酒】

做法:將10克人參,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 7日後即可。

用法: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適用人群:本方可用於補虛、健身、抗衰老。

五、茯苓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茯苓中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蛋白質、卵磷脂、麥角甾醇、組氨酸等, 其中的茯苓多糖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促進劑,既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又有較強的抗癌作用。 其中的卵磷脂是一種神經系統滋補強壯劑, 這一點驗證了茯苓能安神、益智的說法。從中醫角度來講, 茯苓性平, 味甘、淡, 能健脾利溫、益智安神,其藥性強但不猛烈, 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被古人稱為“上品仙藥”, 《經驗方》裡對茯苓也有記載: “烏髪發,駐顏色,壯筋骨, 明耳目, 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意思是說,茯苓具有使秀髮烏黑完澤、美容、強健身體、令人耳聰目明以及除風邪之氣,滋潤皮膚的作用,久服能令人全身輕鬆,健康長壽。

茯苓食療方

【茯苓散】

做法:用白茯苓研極細未, 加入白蜜調勻。

用法:每晩睡前敷面, 晨起洗淨 。

適用人群:愛美的女性朋友。

六、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做花旗參,主產於美國和加拿大。因其性涼,味甘、微苦,被用來滋陰補氣、清火生津, 為清補保健之上品。

西洋參與人參相比, 滋陰效力勝於人參。可供活動後疲勞乏力、口乾口渇、出大汗者服用。 可作為體育愛好者的補身佳品,西洋參不僅可單獨入藥,還可和其他藥物一同結伴入藥,如果與核桃搭配,健腦功效能發揮到極致,久服能令人益智不忘,並有預防腦中風之功。

西洋參食療方

【西洋參茶】

做法:取西洋參1~2克,切片,開水沖泡。

用法:代茶飲。

適用人群:本方可治暑熱、 煩渇

七、黃芪

黃芪的根補氣效力較強,對全身之氣都有補益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將黃芪列為補氣上品, 以豆科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等的根入藥,由於黃芪的加工方式不同,導致其藥效不同,取其補氣補血功效, 以蜜炙黃芪為憂先選擇,其功效在於補氣生血,適合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秘的人服用。

黃芪一般用量為3~9克,但胸悶胃滿、氣實多怒者不可食用黃芪。

黃芪食療方

【黃芪酒】

做法:取糯米300克,炙黃芪30克,川芎5克,水煎。

用法:分3次飲用。

適用人群:氣虛血瘀、 肢體麻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