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物女回温:“宅”能毁了年轻人吗?

文:鱼娘

配图:网络

鱼娘最近get了一个新词,干物女!

何谓干物女,网友总结了这个群体的四大特征:

1. 宅。痴迷于网络或动漫,与其出门更愿意呆在家里。作息不定,懒得动,也不愿意收拾房间。

2. 闷骚。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并且对于接触陌生人有不自然的感觉。在不喜欢的事物面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

3. 生活随意。不打扮,不保养,出门随便穿。可以随便站在厨房吃东西,是典型的吃货。

4. 爱幻想。害怕恋爱,对身边的男人感到失望。喜欢动漫、小说或韩剧里的虚拟人物。认为现实中不会有这么完美的人,于是选择放弃。

这让鱼娘想起北野武导演给日本年轻人拍的励志宣传片。

这个满脸沧桑已近古稀的老人,说着“拿出干劲来啊”。

鱼娘看完没觉得怎么励志,只有心酸和凄凉。

视频里那个为了鼓舞年轻人跳上跳下的北野武不明白,包括他那一代人都不明白,如今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打起精神”了。

鱼娘曾经和一个90后制片人聊过天,他年纪轻轻就已经辗转了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毕业后一直都是四处漂泊的状态。

鱼娘以为他是喜欢这样的自由自在,其实他也是多有无奈。

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所在的那个行业留给年轻人的机会并不多,若想向上攀爬他只能尽力抓住哪怕微茫的希望。

在70后牢牢掌握着话语权,80后占领着“稳定工作”,留给90后的只有见缝插针另辟蹊径这一条路了。

不是北野武不明白,比起自始至终都与物质贫瘠斗争的那代人,现在的年轻人从出生起就已经拥有了丰沛的生活。

世界不再充满机遇,只要勤奋就能翻身。

它高度的工业化和科技化,成熟的发展到没有多余的缝隙可以空出给初出茅庐的年轻一代大展拳脚的机会。

不被需要,没有成就感,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惊惶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改变世界?世界好像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赛道上已经选手密布,哪里还需要自己呢!

而无论媒体怎么煽风试图唤起年轻女性对物质的渴望和对奋斗改变生活的热忱,都像拳拳打在了棉花上。

不是这届的年轻人不行了,而是他们选择换了个方式来与世界相处。

无论是“干物女”、“佛系”、“丧”,看着满满的是逃避、厌世和无力,其实他们只是对现存的无奈的一种自嘲。

自嘲精神的另一面指向的其实是勇气,因为敢于戏谑自己的人都是肯将自己无限降低然后触底反弹的人。

生活的不友好被以幽默化解,内心的惆怅找到了出口,也寻得了暂时的休憩。

比起70后热衷于死磕和较劲,90后们丧着丧着,颓过颓过还是吊着一股子心气。

他们不选择正面刚,既然生活暂时把他们打倒了,那就躺一会,休息后再战。

他们懂得人生是场长久的战役,没到最后一刻,谁知道自己就不会成功呢。

宅是一种逃避和躲闪,同处于现实的困局,局里的年轻人既要挣脱稚气未脱带来的困惑,又要试图摆脱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那暂时的逃离也就无可厚非了。

而宅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救,因为生活总是有事没事的来碰瓷,找个地方舔舔伤口又有什么好苛责的。

休养生息是为了来日方长啊!

换个角度,比起自毁,宅难道不是一个更健康更无害的减压方式吗?

比起酒精、药物、性这种肆意并伴随着自我摧毁的放纵方式,“干物”、“佛系”等倒是清新、自律、自省得多!

很多人习惯将这样“干物”的生活状态等同于自我封闭,这就有些小题大作了。

不是热衷于交际和应酬就是一个正常人。

世界的运行速度从未像如今这样马不停蹄,选择一步不落的紧跟步伐,还是选择自我沉淀,从内在中汲取养分,都是值得肯定的方式。

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都有过一样的焦虑体验。只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习惯这样“干物”的处理方式,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不就是好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