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贫困山区支教十年,在质疑作秀中默默坚守


2006年江一燕去山区拍电影,才知道原来山里的孩子过着这样的生活。村里有一间小教室,但因为没有老师,教室已经废弃,孩子们每天只能翻山越岭,赶两个小时的路到邻村上课;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照顾,生活贫困,缺衣少食每个孩子都让人心疼.....


当我走出大山,会不停地去想:这些留守在大山里的孩子,没有亲人在身边,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能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持续的快乐和满足感吗?我们离开后,他们怎么办?这样就开始慢慢地,每年回去……
自此,江一燕开始了不施粉黛地在山区低调支教。每年都要前往山区,短则一周,长则数月,教孩子们音乐、美术、手工、体育......在孩子们眼中,她是 “小江老师”,也成了很多孩子的“小江妈妈”。
从明星到山区孩子的老师、“妈妈”,从女神到孩子王,从妆容精致到“蓬头垢面”,她坚持了10年......她说:“我愿意在舞台上发光,这是我的工作;我愿意做小江老师,这是我的生活,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孩子们缺衣少食,江一燕在网上开起了爱心义卖站,把自己以及圈内好友资助的物品在网上进行拍卖,所得资金用来帮助山区的孩子。给孩子们带去校服、鞋等物品,给学校建起了厨房、广播站,设立了奖学金。
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能量,“他们就像石头缝里的小草一样,一出生就要自己学会努力地去寻找阳光,而不是别人给予他”。 江一燕决定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孩子们一份希望。
山里的孩子都很羞涩,害怕跟陌生人说话。江一燕就教孩子唱歌,给孩子们排练舞蹈,带着孩子上体育课,一点点的走进每个孩子,慢慢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奔跑在大自然里的精灵,可爱、善良、灵动。
除了给予物质帮助,更多的是教育孩子成长懂事,那些永远温柔的老师绝对是假的,要教育孩子首先要能“制服”孩子,江一燕说有时候自己也会很凶
江一燕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奖”,但在她所有的作品里,她最为珍重的,是在山区支教期间记录下的难忘瞬间。
有人说她是在作秀,可是支教十天可能是秀,支教十个月可能是秀,可是这个事坚持了十年,这还是秀吗?她造就了这么多成功的作品,会有必要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面作秀来为自己营销吗? 她回忆了在一次支教结束后,她为了赶飞机早早驱车前往机场,未能等到一名小男孩回到学校与她道别,在路上她看到一群疯跑的孩子,她可以准确的叫出那个追着她车跑的孩子名字,可见她的心中每一个孩子的地位。
她曾说,雨伞自己撑,包要自己拎,有机会去走一走远路,用双脚去感激一下这片护佑你的土地,对身边的每一个为你奔波忙碌的人说一声“谢谢”,很多人本没有义务为你服务,唯有你的尊重才会获得他们更多的支持。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她从未在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