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佛名号品第九」——《地藏经》大意(37)

【称佛名号品第九】

这一部经,它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圆中之圆,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乘大经。经文虽然不长,你从经的架式来看,它跟《华严》、《法华》是绝不逊色,跟《无量寿经》是等量齐观。在这部经里面也是序、正、流通三次放光,我们看看其他的一般大乘经典有没有?没有的。而且序分、流通分的经文很长,不是几句,这就是大经的架式,圆满法轮,这个圆满法轮一定帮助我们成佛,要不能成佛,这个法门就不能圆满。

这个经从这以下要给我们讲怎么样成佛,所以它才圆满。前面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人,现前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的美满,乃至于世界和平,前面所讲的是讲我们这一生所得到的。往后那要讲我们超越六道,超越三界,成佛、成菩萨,这个教义才叫真正圆满。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萨,只是在享人天福报,这个不圆满。成佛要怎么个修法?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深信因果”,这一条讲的因果是说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一品经教给我们念佛。虽然教我们念佛,没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晓得本经它最重要的精神之所在,它决定不违背这个原则。这个经是孝经,彻始彻终就是讲孝顺父母,尊师重道。父母师长的教训我们真正能够去做,这就是孝敬。

我们念佛,为什么也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念阿弥陀佛之前,念《阿弥陀经》总要先开始念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忘本。然后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那是本师教我们念的,我们这样念法才是真正尊师重道,可是老师决定不能忘记。此处所讲的这些诸佛如来都是地藏菩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本师佛,对于自己的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他特别强调之处。实在讲也是专门对治我们世间人的毛病,重病。我们不但把老师都忘掉了,忘得干干净净的,成年之后连父母也忘掉了,这成什么话?老师的恩德不忘,那父母是决定不会忘记的。因为先有孝道然后才有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知道。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

『演』是演说。菩萨的重点不是在当时的法会,当时法会已经有佛在那里教导,那些人有福。『未来众生』,佛不住世了,这个众生是愈来愈苦,特别需要救护,他为我们演说真实利益之事,像《无量寿经》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地藏菩萨宣说,特别恭请世尊给他做证明。菩萨所说就是代佛宣扬的,佛对他赞叹,你非常慈悲,不失真实的利益,现在正是时候,你赶快说。

【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像这样的语气、这样的用意,把佛灭度之后度化众生的责任都交给地藏菩萨承当。从形式上看,佛是把度众生的使命交给地藏菩萨了。地藏菩萨一肩荷担就承担下来了。地藏菩萨在哪里?我们现在遇到生死苦难,地藏菩萨怎么不来?地藏菩萨充满了虚空法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可惜你不认识他,你自己跟他有障碍,他跟你没有障碍,你跟他有障碍。到底地藏菩萨在哪里?地藏菩萨就是你一念纯孝之心,你一念尊重老师的心,这就是地藏菩萨,这就是地藏法门。你一念迷,孝敬没有了,失掉了,跟地藏菩萨远之远矣;一念孝敬,地藏菩萨就在眼前,你就得殊胜的功德利益。为什么?一念孝敬心生,经典里面的教训你会句句做到,没有一点困难;没有孝敬之心,经上怎么劝你也是枉然,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当你有苦难的时候,生死关头的时候,遇到有善知识劝你念佛、劝你忏悔,那都是佛菩萨威神加持的,在那个紧要关头用这些言语来劝你的,这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你自己不能觉察。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经上所举的这些佛名都是地藏菩萨本人生生世世亲近的老师。『无边身如来』就是法身,法身佛。圣一法师引用《华严经》上四句偈,“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此一首偈证明无边身是法身佛。一切诸佛如来的本体,以他做第一个,这是法身佛。向下从法身流露出来的报身、应化身佛那就无量无边。第一尊是能现,往下就所现了。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经文里面关键的一个字都是在『闻』,这个字不能轻视,不能随便看过,这个“闻”不是耳闻,耳闻没有用处。这个闻是菩萨三慧里面的闻慧,要记住这是大乘经典,这是圆教一乘法门。虽然是圆教一乘,但是他跟《无量寿经》一样,是究竟圆满的法轮。所谓究竟圆满,就是上度等觉菩萨,下度恶道众生,他统统都度,不是限于某一个阶段,他是一切都度,这个才叫做大圆满。我们从前面放光表法里面看到,它是真正不思议的大圆满。所以能信法身,必然就万缘放下,心地清净平等。为什么?你相信了。今天心为什么不清净?为什么不平等?说实在话不相信法身佛,不相信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共同一法身,不相信这个,虽然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也听得很耳熟,就是不相信。真的相信了,哪有是非人我?怎么会再有起心动念?所以关键在这个闻,闻接着底下就有思、就有修,这叫三慧。前面这是个理,如果这个理要是悟入了,你今天不管修什么行门,统统是理修,你念佛是理念,你得一心不乱叫理一心不乱,那个不一样。

第二尊『宝性如来』,“性”是讲的自性,是讲自己的真如本性,唯独自性才是真正的宝藏。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能变,十界庄严是所变。这个一念皈依,那还得了?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一切事相回头,依靠什么?依靠自己的真如本性,这叫皈依。所以这个人『于无上道』当然『永不退转』。实在就是因为我们做不到,理论晓得,方法也晓得,就是做不到。所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弥陀的慈悲不亚于地藏菩萨,给我们开了一个特别殊胜的法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那就是皈依自性三宝,就能做到了,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做不到。

第三尊佛是:

【波头摩胜如来。】

『波头摩』是梵语,翻成中国话是红色的莲花。在我们这个世间莲花有四色,以红色的最殊胜,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红莲。莲在佛门里面是表清净无染,红莲是莲花当中最殊胜的,就是最殊胜的清净不染,表这个意思。不染六尘、不染六道的习气,不但六道习气不染,往上面去四圣法界也不染,这个成就就殊胜了。说这个人:

【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

这个『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表大圆满,无量无边,他得大自在,他在十法界里面可以随类化身。

【何况志心称念。】

下面一尊是:

【师子吼如来。】

『师子吼』是比喻,比喻佛一生的事业是说法利生。

【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这是一念皈依法,在三宝里面是皈依法宝,因为师子吼如来是说法,表说法。能以法宝做为自己一生修学的标准,当然得诸佛授记。

底下一尊是:

【拘留孙佛。】

『拘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应断,就是应当要断的他统统都断掉了。经上也讲:

【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

要晓得,这个拘留孙佛跟『贤劫千佛』,与我们现前这个劫同名,劫名也同是佛名也同,他决定不是我们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一个贤劫里面的拘留孙佛,不是的。因为什么?这是地藏菩萨过去生中的老师,就是久远劫之前的。他前面讲,“又于过去,有佛出世”,这是久远劫以前的,不是我们现前这一劫,这个要知道。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

『毗婆尸』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胜观,注解里头都有,是殊胜的观照、殊胜的观察。最殊胜之观是观心,观能变的心,万法是所变的,观万法这个观不殊胜,观能变的心就殊胜了。为什么?心要真正观察到了,其实你要真正用心去观察心,你永远也观察不到。实在讲禅家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禅宗,他就用的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不容易。在中国这一千多年来,因为佛讲过,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一千多年来,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得禅定的人很多,真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不多。胜观,观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他这个果报是:

【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在人天里面教化众生。

下面一尊佛是:

【宝胜如来。】

『宝』是珍宝,我们这个世间凡夫没有一个不喜爱的,没有一个不去追求的。佛用这个来做比喻,“宝”之中最殊胜的,那是什么宝?这是指自己法身本性里面所具足的德用,法身、般若、解脱,常乐我净四净德,这是宝。常是真常,永远不会变的才叫常。在我们这个世间,大家想一想,哪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你能找得到?找不到,没有一样。六根所接触的都刹那刹那在变化,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所以万法无常。凡是所变的都是无常,只有不变的那是常。不变的是真心、是本性,这是真常,永远不变。这是真正的自己,佛教我们把这个找到,这是真正的自己。乐是永远没有苦,这叫真乐。所以这个地方的乐不是苦乐之乐,那个苦乐的乐,那个乐会断掉的,那不是常乐,苦乐二边都没有了,这个是常乐。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这就是我。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得了主?我想年年十八,这不行,做不到,这是自己做不了主;我想长命百岁也做不到,这也做不了主。我的定义是主宰,是自在,有没有?有,清净法身,庄严的报身,确确实实是做得了主,确确实实是得大自在。所以常乐我净是自性之宝,我们如果是证得了,恢复了,那永远不会堕恶道。

下面一尊:

【宝相如来。】

这个就是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说的应化佛,统统都是地藏菩萨过去的老师。『宝相』是性德,性德没有圆的时候,“宝相”不能完全现前。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说菩萨成佛了,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去修福。因为相貌是福,没有福不行,你的相就不会好。如果你修福,你的相貌会变的,会变好;如果你造罪业,你的相貌会变坏。所以吉凶祸福从相貌都能看得出来。也许有同修要问,成佛了,佛不是性德完全显露了,还要修什么福?成佛一般人听了是含糊笼统,佛有四种,天台讲的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他要不修就没福。到什么时候性德才真正流露?别教、圆教,别、圆佛,特别是圆教佛,像《华严经》上所讲的毘卢遮那如来,那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什么佛?藏教佛,藏教佛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菩萨就够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就有资格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他就有能力。其实无明才破一品。因此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作佛的时候才得圆满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由此可知,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也注得很清楚,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妙觉,佛有多少种?四十二种,那四十二个阶位统统叫诸佛,《金刚经》讲的诸佛是指这四十二位,法身大士。这一些教训、这一些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修福非常重要,法身大士尚且着重修福,何况我们凡夫!佛是称为二足尊,足就是满足的意思、圆满的意思,二就是智慧、福德,这两种都圆满了,这是世出世间最尊贵的人。我们不修福、不修慧,怎么能成就?

回过头来我们再想一想,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也不过是两个、三个而已”。原因在哪里?没有修福、没有修慧,虽然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一个人下下品往生,他的福慧得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几几乎乎都跟等觉菩萨差不多。弥陀慈悲加持你,你这有一点点才加得上,你完全没有,他就无可奈何,你本身多少要修一点,这才能加持。所以本身念佛人要不着重在修福、修慧,求往生还是有障碍。

如果我们真的要想在这一生得生西方净土,一定要修福、修慧,要认真的去修。什么是福、什么是慧也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修错。如果把造罪当作福那就坏了。这种辨别、认识,实在讲也相当不简单,误会的人、错解的人我们常常见到,这自以为是,造作罪业他不晓得。我们要是认真去追究他的原因,那个原因就太长了,太深远了。真正追究原因,是我们不读古圣先贤的教训,因此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色闻声没有标准,自己想个标准,距离古圣先贤所讲的标准相差太远了。所以圣贤书不能不读!圣贤书,不但是佛的经典,中国儒家的书、道家的书,道家可不是道教,道教的可以不必去读它,然而道家的书要读,像《老子》、《庄子》,这都很好的典籍,应该要读。不读圣贤书,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是非善恶的标准,凭自己想像往往想错,那个冤枉,学佛学了一辈子,最后得不到结果。这个不能怪佛菩萨,要怪自己。所以这是读圣贤书比什么都重要。

下面这一尊佛叫:

【袈裟幢如来。】

『袈裟』也是梵语,它的意思是杂色,凡不是正色,混杂在一起,都叫做“袈裟”。『幢』是高显的意思,放在高处非常明显,一眼就看到。这个是比喻,比喻的身心清净,严持戒律,这个袈裟幢特别着重在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这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了。因此,古德教给我们念佛,一个是老实念佛,那是老实人修的。我们都不是老实人,不老实的人就要持戒念佛,要受到戒律的约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要这样去念佛,才能成就念佛三昧。如果不老实是又不持戒,这个念佛这一生当中是得不到结果的。不老实又不持戒,说是他念佛往生了,这个自古以来找不到一个例子,没有这个例子的。千万不能侥幸,我来试试看,那一试就失败了,不会有成就的。所以这个很重要!

读经一定要晓得经里面所讲的真正的意思,这很重要,不可以执着形式,执着形式就死在句下,那也不能成就,那不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讲经说法的真实义,都在言语之外,都在经典文字之外,你从文字里面找,找不着。文字好像路上那个指路牌一样,指路牌告诉你,那个地方在什么地方,设个牌子指在那边,你死守着这个牌子,你怎么会到达,你到不了。经典是个指路牌,不可以望文生义。持戒就是守法,大乘经上讲的戒律跟小乘的戒律不一样,小乘教童蒙,教初学、教童蒙,教根器小的,心量窄小的,给他许许多多条文的约束。

大乘经典着重在精神,不着重在条文,这一点一定要知道。大乘经典里面着重在表法,着重这个法,不注重在所表。譬如说我们点这个蜡烛,蜡烛代表的是牺牲自己,照耀别人,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我们对这个蜡烛并不重视,重视的是什么?我们能够肯牺牲自己,服务社会大众,注重这个,这才重要了。不是教你舍己为人,天天点蜡烛,一天点到晚,自己自私自利,那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错了!所以要晓得它表法的义趣。

譬如袈裟,佛穿的是袈裟,佛教到中国来之后,这个袈裟就变成什么?变成法会里面的一个礼服,平常都不穿。因为中国的气侯跟印度的气侯不一样,印度在热带,所以平常三衣就够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三衣盖起来就可以当被子用,所以铺盖都不需要。我们现在拜佛,展的那个具,这都错了,现在拿来做拜佛做拜垫,不是的,这是干什么的?就是晚上铺在地下的垫被,是铺着睡觉的,卧具。印度天热不用盖被子,稍微凉一点三衣就够了。所以到中国,中国气侯比印度冷得太多了,这个三衣是决定不够的。来到中国,那个生活方式这形式完全改变,印度生活的生活方式是托钵,到中国来是接受在家信众的供养,不要去托钵了。印度当年是树下一宿,到中国来住的是宫殿式的房子,他也不去树下一宿了,统统都改了。虽然在形式上改了,精神上不变,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本质上没有改变,这个就对了。所以一定要晓得佛说法真正义趣之所在,义就是义理,趣是趣向,归趣在什么地方,决定不能死在文字之下。

第十尊是:

【大通山王如来。】

『大通』是说的智慧,“通”是通达,大通,完全没有障碍了。『山王』是比喻,比喻佛德行之高就像高山一样。佛经里面讲“山王”多半是指的须弥山,这是智慧福德圆满之号。依照这一尊佛的表法来修持,他就能得诸佛给他说法,那当然有成就!这是略说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尤其是地藏菩萨分身、化身无量无边,他们历世所亲近的本师佛,那怎么能说得尽?说不尽。前面是略举十尊,后面又跟我们说: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这一些都是地藏菩萨过去生中所承侍供养的本师佛,无量无边,说之不尽。我们听到这非常羡慕,地藏菩萨真有福,亲近这么多诸佛如来。其实我们自己实在讲也不差到哪里去。比如这几天我们听讲这部经,同修们每一天坐两小时,假如你在过去生中未曾承侍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两个钟点你坐不住,你不可能来。这决定不是假的,你念《无量寿经》就晓得,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还不肯发愿求生净土。《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怎么样叫少善根?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诸佛如来,叫做少善根、福德、因缘。

底下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这都是地藏菩萨说的话:

【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这几句话我一定要跟大家说明白,免得搞错了,你看到这个经文,念一尊佛的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那念多名功德不是更大吗?那你最好去念那个《万佛名经》。诸佛名,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的,诸佛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名号。你要念多名,说实在的话还是挂一漏万,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你才念一万个名号,你漏掉多少?你漏掉太多太多了。怎样才一个不漏?阿弥陀佛这一句全包了,一个都不漏了。所以阿弥陀佛是诸佛名号,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怎么是诸佛名号?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是阿弥陀佛的代表,因为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都是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弥陀名号是十方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之所共念。你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这“何况多名”你就晓得了,“多名”就是阿弥陀佛。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底下跟我们讲的,这是人在临命终时,这也是讲念佛,所以这一品经全是教给我们修行最殊胜的一个方法,就是念佛。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这个地方只是讲的是他造的五无间罪没有办法,家亲眷属给他念佛度不了他,轻的罪业没有问题,可以超度,极重的罪业是很难超越的。后面经文上说了: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

这就是这个罪可以减等,但是没有办法完全消灭,所谓是重罪轻报,有这个情形。五无间罪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实在讲很容易造,很容易造在哪里?就是破坏佛教的形象,这种事情往往我们自己造了不晓得,自己还以为做了很大的好事,做了好多的功德,不知道把佛法破坏掉了,这里面的相非常非常的微细。譬如我们举一个最简单、最普通的例子,三皈依,这三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就错了,这一开头就错了,这一错到底。古大德给我们讲三皈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皈依某一个法师,是破和合僧,你造的是五无间罪。六祖大师《坛经》里面讲的三皈依,大家念过的,蕅益大师在《五戒相经笺要》里面所讲的,近代弘一大师在这个注解里面所说的,印光大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后面所讲的三皈依,都是特别告诫,三皈不是皈依我这一个法师,是皈依三宝,是皈依僧团。这一皈依,这个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你就在分化僧团,就分化了,在里面起分别、执着,搞小党派,搞小圈圈,这个是破坏了佛教的形象,破坏了佛教的六和敬,这个罪过是五无间罪,是堕阿鼻地狱的。

(净空法师:现在,我看是前一、二年,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印的,印光大师那个护国息灾法会的那个“法语”,后面讲三皈讲这一段没有了,删掉了,这是什么用心?香港的本子上有,我在台湾看到本子,这一段被人家删掉了。删掉的,那更是造五无间罪,这个罪不得了。堕到无间地狱什么时候才能出来?这个世间他删掉那个本子统统都消灭掉了,一本都不存在了,他可能离开地狱。如果这个世间还有一个本子,在这个世间,他这个地狱罪就脱不掉,你说这多严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表面上看到好像都是好事,在佛门做好事,实际上是在破坏僧团,破坏僧团的团结。他不是护法,他是护人,依人不依法,这个不得了。他不知道以自己智慧、能力去帮助僧团的团结,那就是正法,就是如法。他要在僧团里头去分化,在僧团里头搞小圈圈,搞小党派,这个就是造五无间罪,太可怕了!)

你说你做好事,做好事这个念头就害死你了。我们看到唐朝的庞居士,人家真正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他教给世间人,他怎么教法?他是一个大富长者,他把他家里所有金银财宝财产装满了一船,划到江中心,船打破全部沉下去。别人看到奇怪,说你这个不要,为什么不拿去做好事?他只留一句话给后人,“好事不如无事”。世间为什么这么乱?好人太多了,每个人就想做好事,搞得天下大乱。如果人人都不做好事了,天下太平。为什么?没事。

(净空法师:我们台湾好像是第二届,那个好人好事大概是第二届、第三届,就是初几届,李老师在台中讲经,看到这个好人好事,他老人家非常感慨,讲经的时候在黑板上写的“好人好事”,他把那个好划一个圈,画个圈念去声,好人好(念“号”)事,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什么是好事?老实念佛是好事,往生有望。不老实念佛,想多做一点好事,往往那个好事正是无间罪业,这怎么得了?这不得了!你劝他,劝不行的,没用,他执着,迷执非常的深重,劝都劝不醒的。这种人是最可怜的人,所以说看到他造业、看他堕落,没有办法挽救他。)

末后说: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这是讲我们一个人身体强壮,耳目聪明,应该认真去修行,这个功德利益是分分自己得到。

附文:

净空法师——

我们今天接触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真正发欢喜心,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在过去生中供养诸佛所植善根决定超过阿阇王子。佛在《无量寿经》明白告诉我们,这一生听到阿弥陀佛,听到《无量寿经》、《弥陀经》,真正发欢喜心,一心受持,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就是经上讲的“

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们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起现行,遇到这个缘分。如果不能珍惜,当然过去世善根深厚,烦恼、习气也深厚,现在问题是你到底是随顺你的善根,还是随顺你的烦恼、习气?这是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自己可以决定的。随顺善根,你这一生决定往生成佛;随顺习气,那就等着下一次了。下一次不晓得哪一生、哪一劫再得人身,再闻法门,这一生就得要空过了。

所以凡是能够参与法会,能够遇到《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决定不简单的事情。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会集这个本子,我们能够遇到,这是无比殊胜的因缘。夏老居士是什么人?一直到今天黄念祖居士还没有宣布,他说了他一定要宣布的,时候未到。我这一次在迈阿密讲经,因为迈阿密的道场跟其他道场不一样,是曾宪炜居士在那边建立的小小的佛教道场,是以度外国人为主,他的英语非常好,他是专门接引外国人的。所以我在美国东岸一带,从华府、亨斯维尔到亚特兰大,我都是讲的《地藏经》,介绍《地藏经》大意,他本来也认为我到迈阿密也讲《地藏经》。我到迈阿密变了,不讲《地藏经》,讲什么?讲“认识佛教”,就讲这个专题。

我们“认识佛教”有个小册,也许诸位同修看到过了,那个小册是有一年在旧金山妈祖庙讲的,一个半小时,陈居士从录音带把它写出来的,所以时间不够,讲得很简单。这一次因为有曾宪炜翻译,我到那里去讲十几个小时,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还是这一个大纲,跟旧金山大纲是相同的,详细讲解,留了两套录音带,我讲的是国语的录音带,他翻译的是英语的录音带,所以有两套录音带在美国流通。现在达拉斯那边的同修准备从英语的录音带把它写出来,写成英语的本子,将来把它印出来之后,可以能够接引外国的初级学佛的同修们。这个是因缘不相同,所以到那个地方我们讲题也就改变了。

我到那里去之后,他就告诉我,他说迈阿密这边奇奇怪怪的人很多,就是有天眼的,有三只眼的,有神通的人很多,而且里面多数都是美国人,他们跟西海岸的人不一样,也不一定是学佛的,他们有这个能力。所以在我没有去之前,我们的书是经常不断的寄到那边去。他就找那一些神通高的人,天眼通高的人,把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那照片印在注解前面,他就给他看,给那个外国人看,他说你看看这个人是什么人?外国人说出来之后,曾宪炜五体投地,他就跟他讲,他说这个人不是平常人,他说他全身放光,内外透明,他从照片上看,不是本人。而且告诉他,他说这个人他佛法完全通,不但禅宗通,教通,他密也通。果然没错,他讲的真的,从看相片人家就看出来了。而且他还告诉他,他说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了,他在世的时候不太出名,他是大菩萨再来的。讲得完全正确,这个外国人不懂中文也不会看中国字,他就看照片。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读到这个会集本,这个因缘是无比殊胜,不可思议!我到那边去讲经,这些有通的人也都来听。听了之后,在我面前一句话都不敢讲。曾居士讲,他说他们对法师非常尊敬,不敢讲这些怪力鬼神,不敢讲,但是私下跟他讲,曾宪炜来告诉我。

所以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在这一生是统统具足,这是非常非常的稀有,三个缺少一个都不能往生。今天我们这三个统统具足,问题就是你随顺你的善根,还是随顺你的烦恼?换句话说,这一生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就在你自己一念之间决定。这个决定是你自己决定的,不是别人帮你决定。任何一个人,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左右你,完全靠自己决定。自己选择了,选择正确,那你这一生就很幸运了,永远超越生死轮回。

(文据:圣一法师《地藏经讲记》;净空法师《地藏经》大意讲座)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