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狼性」團隊必須這樣做,傳統的固定工資或底薪+提成早已OUT

私信小編"激勵"兩個字,免費發送1小時員工激勵視頻哦

導讀先來看一則真實案例:

張總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今年公司的業績同比增長幅度微乎其微,但同行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業務部門不給力,一些業務員工作狀態很不好,業績也一般,但也不肯去努力提高,甚至還有離職念頭;還有一些老業務員客戶相對穩定,收入也比較穩定,業務員安於現狀,沒有動力開發新客戶。自己親自抓一抓稍見效果,但自己還有其他事情要去做,所以倍感煩惱。

業務部門是公司的核心部門,如何讓業務員保持持續的動力去開發客戶,提高業績,對公司來特別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設計激勵模式,讓業務員有動力持續努力提高業績,並願意死心塌地跟著公司幹。

首先看看張總的業務部提成方案:業績提成分檔級,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體見下表:

張總的業務員提成機制,貌似很有激勵性,但實際效果不佳

點評:這樣的設計有哪些漏洞和問題?

有的業務員因為達不到高業績指標,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萌生離職念頭。為了達到更高業務級別,有的銷售員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有的業務員發現當月業績達不到高提成目標,將業績硬推到下個月。有的業務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和其他業務員合拼業績,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說明:在設計分配機制上,不要讓員工有漏洞可鑽,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

為什麼傳統的“底薪+提成”薪酬機制會讓優秀的人才離開,混日子的人留下?

1、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2、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3、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4、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總結:加底薪與加提成點數的利弊分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員工加薪必須遵守的八大規則:

1、我比過去做的更好;2、我能滿足新的更高要求;3、我的崗位新增了價值點;4、我願意做更多的事情;5、我能做出超出標準的結果;6、我能做到支持公司業績增長的價值;7、我的價值貢獻超越我現在的薪酬;8、我可以解決企業更多更重要的問題。

那麼業務員的薪酬到底該如何設計?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種外貿業務人員薪酬等級體系設計操作方式。

解決方案:

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一、等級KSF薪酬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文:餘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