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是近代史租界史缩影,周总理视察后批示要保旧貌 作见证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广州沙面租界形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城。对于外国人频年横暴,广州人民奋起反抗,亦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期间,广州民众多次对外国人聚集的商馆区纵火焚烧。

1858年11月,英、法借口要恢复被焚烧的十三行商馆,由英国人柏克选定沙面,用《天津条约》赔款把沙面建成四面环水的小岛,强行迁走中国居民,拆炮台,架东西二桥出入。1861年9月3日签定为期99年的《沙面租借协定》,0.23平方千米的沙面正式从广州割裂出去。
六二三路骑楼商业街与沙面隔水相望,沙基惨案纪念碑、十三行街、文化公园都在沙面近旁。
沙面的大量建筑基本上是在19世纪末以后建造的,最多时,外国洋行达30多家,一个世纪来有近70座楼宇由14个不同国家用作领事馆、银行、商行和教堂。沙面南端为公园等公共场所,形成对外屏障,领事馆区亦处于较好区域。
沙面建设之初,划西部44英亩为英国区,东部11英亩为法国区。尽管英法各霸一方,但在兴建之始,就有比较完整的规划: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道辅以5条南北向次干道将全岛分作大小不等的12个区,周围环状道路处处临水,宽阔的绿化带分布在各主次道路的中间形成街心花园。据《广州坊志》记载:清道光26年,沙面书舫尤盛,妓船鳞集,咸丰丙辰6月焚烧殆尽。
真正的建设在20世纪前后:筑路、植树、修建公园。现其规划格局保留完好,158株古树,150余栋西式建筑保存完好。1865年最早迁入沙面的是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于1890年迁入。1915年在西侧建新馆。

沙面有“拾翠洲”之誉,岛上郁郁葱葱,现存古树中也有超过300年树龄的。道路结合绿化占了相当大的面积,古榕参天,绿草茵茵,为沙面徒增画意。
当然,这些异国风情的建筑毕竟还是由中国的工匠,在中国的土地上,力图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建造的,糅合了岭南建筑的特点,亦有折衷手法的痕迹。
按建筑形式而言,沙面建筑大致可分4类:新巴洛克、新古典、殖民地券廊式和仿哥特式。沙面岛上主要建筑有: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广东外事博物馆、沙面基督堂、海关馆舍、英国雪厂、汇丰银行、苏联领事馆等。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是仿哥特式的建筑,越南也有不少这种风格的小教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露德教堂是梁柱结构,外形仍仿哥特式,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与其东西相呼应的沙面基督堂(沙面南街60号),塔顶是罗曼式的穹隆。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
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
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平面规整,立面处理采用不同的柱式组合,转角处顶楼为小逊顶,底层入门处为装饰性的门框及圆窗。
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英国圣公会也是新古典主义作品。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当时占领广州的日伪军遂实行军事接管沙面,把英、法、美等外国人都关入集中营。1942年3月日军为了笼络人心,虽然名义上将沙面移交汪伪政府接管,但从194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四年多时间,沙面实际上是操纵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政府虽然接收了沙面,但是整个沙面仍然是美、英、法等外国人的势力范围。
1949年广州解放后,沙面才正式回归中国。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批示要保持旧貌,作为历史见证。
街心花园里新布置了多处雕塑作品。古树分列在沙面北街的49株,沙面南街的20株,其余分布在现沙面公园内及北边,沙面大街和沙面岛东、西端。树龄300年以上的那株古樟则位于沙面南街。
沙面有众多的酒店、酒吧、餐厅、领事馆、教堂、会展中心、美术馆、网球场,真是个广州最感动人之处。
1984年10月,在古树名木鉴定中,沙面占102株:其中细叶榕77株,樟树25株。有100株树龄在百年以上,仅两株为80年。树龄最长的是300年以上一株,200年以上一株,其余为80~100年;胸径最大165厘米,最小50厘米,100厘米胸径的达49株。
沙面自1858年割为租界区以来,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市政区域,兴建之始,就有比较统一完整的规划,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在仅有2个这样保护级别的近代建筑群,另一个是上海外滩。而且,它是一处实实在在的可以游览的文物。沙面已被开发成国家5A级景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