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造双旗纪念币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ZUI DA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湖南省造双旗纪念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铜元收藏研究中数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品类,甚至可以说是民国铜元的主体品种。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由民国政府发行的一款纪念铜钱,正面“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十文,背面交叉龙旗。铜币当时面值以当十、当二十为主,当五十面值的相当少见。

民国初期铜元主要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其种类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这一时期新式铜元与清末旧式铜元混合流通,使铜元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恶化。

国内收藏大家刘益谦曾说;对于这些藏品,收集到就是缘分,收藏的是一份情怀与福分,但是现代市面的大清铜币是造假太多,就因为如此,收藏到一枚品相不错的大清铜币户部造的铜币还是很不错的.

湖南省造双旗币(正反面 )

存世量是影响古钱币价值的重要因素,收藏界通用的法则就是“物以稀为贵”,当然也适用于古钱币板块。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所以这类古钱的数量就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