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跑驴、踩高跷、舞龙、胶东大秧歌等;日常生活习俗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毓璜顶庙会

农历正月十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逢这天,来毓璜顶公园祈求玉皇大帝保佑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京剧表演、大秧歌民间手工艺品和地方风味小吃等令人乐而忘返。  

三月三塔山会

农历三月初三,塔山梨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加之山巅有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太平庵,至此祈福者甚多,久之形成山会。届时舞龙灯、耍狮子、地方戏剧表演、斗鸡羊表演等纷纷登台。山会可持续一周左右。

莱阳梨花节

莱阳盛产梨,举世闻名,素有“梨乡”之称。四月的梨乡,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漫步于梨花丛中,徘徊于梨树下,使人飘飘若仙。每年4月20日举行的梨花节,请您观赏这“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梨乡景色。

莱州月季花节

莱州是月季之乡,每年5月25日为“莱州月季花节”。此时,正是月季盛开的季节,全市遍地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欢迎您光临这美的世界,花的海洋。

apec盛会

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全称的缩写,是中国政府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之一。1997年6月烟台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迎来了亚太经合组织十八个成员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的商流、物流、客流。1998年10月烟台再次代表国家,承办了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该届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是我国首次以中小企业为题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烟台正以“新兴的亚太商贸城”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海阳秧歌

“海阳秧歌”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另一种秧歌。海阳秧歌结构严谨,秧歌队分指挥、演员、乐队三部分组成。非常讲究内在力量的扩张,而扩张要靠呼吸来带动,呼吸聚散着内在力量,作用到胸部、胯部,扩展到全身,控制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可谓“以气带动,以内制外”,形成海阳秧歌男“提沉”,女“抻拉”的特有韵律和丰富内涵。海阳秧歌还注重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丰富的舞蹈语汇,从不同角度、用逼真动人、惟妙惟肖的舞蹈语汇抨击邪恶、赞颂真善美。


京剧

京剧本来是中国的国粹,是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合流演变为京剧。烟台是京剧之乡,历史上烟台的京剧票友在国内是很有影响的。京剧票友的同乐处、同乐园非常活跃。不少京剧大师到烟台唱戏,同烟台的京剧票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烟台市民从呀呀学语的童稚,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京剧。京剧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了烟台人生活的一部分。

蓬莱长杆号

长杆号,又名抛军、先锋、号角,是蓬莱市民间吹打乐中一种独特的吹奏乐器。号为铜质,长近3米,由嘴、杆、喇叭三部分组成。嘴上插有口哨,吹奏时以气流控制音调高低,音阶虽不太准确,但变调较为和谐、流畅,音域宽阔,音质浑厚,适合大型场面吹奏。长杆号可以一杆单奏或多杆合奏,并可与大鼓大锣等其它打击乐器合奏。一杆单奏多用于民间小型祭祀活动,常有几件轻性吹打乐为之伴奏;多杆合奏则用于气氛热烈的较大场面,如民间婚喜事、族事、欢庆和迎接活动等,一般不用其它乐器伴奏。

渔民号子

又称“登州号子”,是当地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劳动中为协调动作、抒发情感而产生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号子。它的曲调随着劳动内容、强度和动作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以粗犷奔放、节奏紧凑有力的“宫”、“徵”调式为主,以优美委婉、节奏和缓平稳的“商”、“羽”调式为辅。整套号子由溜网号、上网号、拉锚号、摇橹号、撑篷号、紧橹号、上网小号、捞鱼号、拉网号、(tingba)号、爬爬号等11个部分组成,系列地反映了渔业劳动过程。作为民间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渔家号子,除了实用功能这一主要功能外,还同时具有娱乐功能,其表现在于通过各种不同种类号子的歌唱来振作精神,统一节奏,大大减轻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和焕发劳动热情。

烟台渔灯节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四,在码头上、海滩上你会看到一个个壮观而热烈的场面,这就是当地渔民们为祭祀“海神娘娘”(南方称妈祖),并庆祝渔民丰收祈盼平安吉祥的渔民大典。有的地方叫“渔民节”,有的地方叫“祭海”。“渔民节”祭海的传统习惯已有四百年历史。阴历正月十三至十四的那一天,烟台地区的“蓬莱”附近,渔民们早上就开始喝酒,中午一点左右开始出家门。而本地区的“海阳市”附近则是清晨五点左右就开始陆续赶到海滩上,搭建一个“海神庙”,之后到天亮开始行动。

烟台灯会

每年正月元宵节期间,烟台城乡各地各种花灯汇集在灯棚、路旁、门前、广场等处,夜幕降临时华灯齐明,色彩斑斓,以供人们观赏。这就是俗称的正月十五花灯会。花灯的制作题材很多,常见的有“一元复始”、“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骏青云”、“七巧相逢”、“八仙过海”、“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等等。花灯式样随类赋形,变化多端,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十二生肖、丰收果实等无所不有。

民间吹打

烟台乡间各地从前都有民间乐班,俗称“鼓乐班”或“鼓乐房”,主要活动在农村。他们大都以近亲、家族搭班组成,遇到婚丧、喜庆等场合,应邀演奏。民间吹打演奏的乐器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以吹管乐器为主,其中主要有:大杆号,唢呐(亦称喇叭),管子(包括单管、双管),笛子(梆笛),笙,闷笛(俗称“闷子”),口哨(俗称“口芯子”),把攥子(包括大把攥、小把攥两种)等;打击乐器有二乐鼓、扁鼓、板鼓、小镲、手锣、云锣、大锣、汪锣、梆子、点子、吱子、钹等。

民间乐曲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古代曲目,有民歌小调乐曲,有清末民初的时兴歌曲,有传统的祭祀礼仪曲目,也有现代与当代的流行歌曲。

跳花灯

跳花灯,流行于栖霞.相传始于明代。舞者各手持一木制 贴彩的四方形花盆,花盆朝外的一面大书“喜”字、“福”字,盆中偏后,扎栽四 季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等),中心点燃红烛。舞者持盆,边舞边唱《对十二月花》。舞蹈队形有剪子股、四门斗、八字图等名目。此舞多于元宵节之夜作广场 或沿街表演,盆花烛光相映,光彩闪烁,歌声丝竹相发,歌舞并佳,节日气氛很浓。


莱州玉雕

莱州市盛产滑石、绿冻石等可供雕琢的石料。其中绿冻石透明如玉,故名莱州玉,其刻品通称莱州玉雕。莱州民间雕刻艺术历史悠久,世代传习,其刻工精练,技法娴熟。境内宋代墓葬中出土的滑石雕刻造型优美,刻工精熟,壁薄均匀。明代的“人物”雕刻造型圆浑拙朴,不失为传世珍品。清末民初,县城周围村庄兴起以滑石雕刻为业的作坊,专刻瓶、盒或人物、动物、花鸟等类作品。其中西五里村艺人雕刻的炉、盒等作品,工艺达“四扣”、“八扣”(即一盒四边换位,两盒八边换位)均无差错的水平。掖城西门里先后建立了增兴、吉来、顺泰、公易、鲁东等商号,专营雕刻品的收购、经销业务。至此莱州玉雕进入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并走向国际市场。

栖霞剪纸

栖霞剪纸作为胶东剪纸的一个重要流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栖霞,心灵手巧的女子被称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栖霞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有的审美功能,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栖霞剪纸逐渐地走出山东,走向世界,许多民间剪纸艺人被邀请到国外进行表演。

烟台抽纱

烟台抽纱历史悠久。自19世纪下半叶欧式绣花、花边传入烟台,与民间刺绣工艺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烟台抽纱工艺。烟台抽纱做工精湛,花样典雅,风格独特,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在世界上久负盛誉。烟台抽纱中的手绣、手编是刺绣和花边工艺中的精华。有牟平、莱阳的刁平绣和彩绣,有号称烟台“八大边子”的蓬莱梭子花边,栖霞棒槌花边,招远网扣花边,龙口、海阳的钩针花边,还有针结花边,百带丽花边和编罗纱花边。用这些手工绣花和花边装饰的宾馆、居室、客厅、餐厅,既有浓郁芬芳的民间气息,又显示了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的现代化格调。


胶东纸斗

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在过去,胶东几乎家家都会做。胶东人家爱整洁美观,粮食、衣服、针钱和其他杂物都放在纸斗里。新娘出嫁时,用纸斗盛陪嫁的衣物等,外面再用红布包起来。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要烙一种小饼达到几十斤,并装在美观的纸斗里。现在,年轻人结婚用不着纸斗了,但有的老人留恋过去的习俗,做几件当装饰品,送给儿女。所以,有的新婚家庭也能看到新家具上摆着众多的纸斗。这些纸斗大多用白色、柠檬黄、朱红、粉红纸衬底,上面贴满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使整个房间喜气洋洋,乡土情趣十分浓厚。

莱州的草艺品

莱州的草艺品历史悠久,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就已行销全国各地,20世纪便已开始出口国外,随着近年来民间艺术家的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麦杆贴画和麦杆贴盒,以及创制了用玉米皮编织的工艺品,现都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莱州草艺品曾夺得全国优秀包装产品奖杯和希望杯,在历届中国工艺品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曾获优质产品奖。皮革、合成革、草编合制的提篮,获优秀创作一等奖。麦秆贴盒与平编高档座垫获优秀创作二等奖。莱州草艺品出口额占全国第—位,获外贸部荣誉证书。

栖霞花边工艺品

花边工艺品是指用各色彩线或者素白线,经过各种手法,而编织出带有各色图案的工艺品,也可用作日用物品;现有色针花边、梭了花边、“网扣”花边和棒槌花边之分,关于花边,在《红楼梦》中就有记载,即第三十五回写到的莺儿打“绦子”、打“络子”,就是指花边工艺品。据统计,栖霞市现有花边专业村230多个,从事花边专业人员6000多人。因为它是纯手工加工,因此很受外国客商青睐,自1978年开始出口日本以来,现已远销意大利、德国、美国和港澳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烟台土话方言

烟台人把服了叫熊了

 烟台人把不行了,受不了了叫草鸡了

  烟台人把就你不服吗叫就你觉刺吗 你个鸡了样你

  烟台人把完了叫 阔乡了

烟台因(人)把吃饭叫逮饭,真好吃叫金好逮。喝水叫哈绥,

  海螺叫拨漏儿,蛤蜊叫嘎儿

  讨厌叫主见,个样。烦人叫真够你了,够死了。

  烟台人把你叫内,骂人时好问对方的母亲在哪里“内妈来?”

  烟台人把海边叫海沿儿,东海沿儿现在可是烟台市的景观大道

  烟台人把乡下人叫巴了头儿,西阜赖了

  烟台人把撒谎叫熊虎或点胡

  烟台人把干什么叫干恩吗?年轻人调侃喜欢说“脑了疼”

  烟台人把混社会的叫地包,混得不怎么地的地包叫流求

  烟台人把张狂叫涨包,牛逼轰轰的

  烟台人把傻叫彪,彪呼呼的犯傻叫耍彪,耍大彪,也有说2b青年

  烟台人把头脑不清楚叫二胡,二虎八道的

  烟台人把打架叫打仗,能打叫挺猛的,打你叫搓你,挨打叫叶揍

  烟台人把女孩叫小闺宁,儿子叫儿郎,情人叫嘎胡

  烟台人把4,50岁的素质不怎么高的妇女叫老婆(跟爱人一个词儿)

  女人跟别人提起自己的老公叫老头儿,哪怕他老公才三十而立

  烟台人把休班叫歇班,找工作叫早活

老娘们之间骂架开场白好说“操楠血妈,你个血杂碎,妈个B”

  在烟台吃烧烤你得说“来个板(鱿鱼身)来俩头(鱿鱼头)再考几个马波了(一种小鱼),没有马波了,来几个舌头(一种鱼)也行,再转盘海蛎了(牡蛎),给我烤几个片片(小玉米面饼子)来碗疙瘩汤(一种面食)

烟台人把讨好别人叫舔么

烟台人把脑门叫叶了盖,膝盖叫波了盖

烟台人管来不及了叫不赶趟儿了

烟台人形容傻乎乎的瞪着俩大眼睛叫大彪眼波愣着

烟台人把厕所叫茅房,把露天厕所叫冒屎坑

烟台人还喜欢把一种锅叫钢种锅(因为那种材料是钢的一种)

烟台人形容道路泥泞叫道焦猜焦猜的

烟台人把很白很白叫挑拨挑拨的,很黑叫去和去和的 一百元说一波块

烟台人把手指甲叫羞子盖了 脚指甲叫绝子盖  擦窗叫抹玻璃  

烟台人把泡妞叫嘎啦小蔓子

烟台人把排队叫挨帮。油条叫麻烫蒸饭叫腾饭或夜饭。

烟台人把蚂蚁叫蚂几样了,知了叫蚧流,蝌蚪叫各个当了,蟾蜍叫街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