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由大嫂抚养成人,为何包公还要铡了大嫂的儿子,是真是假

戏曲里的《铡包勉》和《包公赔情》说的是包公秉公断案,不徇私情,大义灭亲,亲手铡了自己的亲侄子包勉。而且他本来还是吃大嫂,也就是包勉之母的奶水长大的,突出这一点更加表现了包公的大公无私。那么,历史上的包拯也真的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吗,甚至对养育过他的大嫂来说,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的吗?

其实戏曲里的这段故事取材于著名清代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改编而成。我们知道,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故事情节大多是虚构的。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历史真相了。历史上的包拯虽然大公无私,但也决不可能无情无义,他也没有象戏曲里的包勉那样的不堪的侄子。而且历史上的包拯也非大嫂养大,史载包公曾辞官回家侍候年迈的双亲,双亲相继故去后,他又守孝期满才赴京上任,为了孝道不惜耽搁仕途10余年。所以对于大嫂更谈不上什么忘恩负义了。

不过包公走马上任后,还真的干过秉公断案,不徇私情,大义灭亲的事情。那是他出任庐州知州时,因他老家就是庐州的,所以这里有许多他的亲朋,自以为有老包做仗势,就难免做出不少欺人之事。包公得知后决心一定要大义灭亲,不能让此风助长。恰逢他的一个从舅,也就是他母亲的一个叔伯兄弟做出不法之事,包拯就拿他开刀,当堂按他所犯之罪予以严厉惩罚,从此其亲朋果然引以为戒,再不敢仗势欺人了。

另外官家制度有亲属犯案回避制,这个制度就表明,即便是真的包勉犯罪了,那也不可能由包公,他的亲叔叔来审包勉的案子。负责办案的官员与被告有五服内之亲都需要回避,更不要说亲叔侄了。所以说小说只是小说,戏曲只是戏曲,故事只是故事,传说只是传说,都是算不上历史的,不过却都是有历史的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