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漫游记——前门里的别样“小江南”

在北京有两条三里河,一条是西城区钓鱼台的三里河, 一条位于东城区的珠市口东大街,也就是今天的主角——三里河公园,又因距正阳门三里而得名,大家叫它东三里河。

说起三里河,虽说名字中带有一个河字,但在历史上,本无水源。前门东大街东侧与西打磨厂街的交叉路口南侧是三里河古河道的北侧入口,入口处有个铭牌撰文:《明史》记载:“吾城南三里河旧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水多溢,乃穿正阳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这即是三里河的历史来源。

根据记载,前门三里河流域即是指以古三里河河道所流经的区域,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

三里河于明正统年间开凿,最早是为了泄洪之用,后来到了成化年间,因为这里距通州、张家湾约四十里,且接过大通桥就是通惠河,便有大臣上奏皇上,建议修疏三里河,用来做漕运的河道。

结果奉命考察三里河的大臣嫌弃三里河又浅又窄,还有沙子,于是这条三里河就失宠了,到清末三里河水系彻底湮没,由于长期不疏浚,三里河成了一条臭水沟。

新中国成立初期,臭水沟被改为地下暗沟,20世纪50年代初,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龙须沟》,讲的就是三里河的一段河道。

如今经《北京历史地图集·明北京城》图上标绘,三里河流经打磨厂、长巷头条西、穿芦草园、北桥湾、南桥湾、金鱼池、红桥,流入左安门护城河。

2016年北京市政府一声令下,掀起了老北京大片平房胡同的面纱,经半年多的改建,经过水系治理、生态修复、民居修缮、种植绿树等改造工程,依据历史上水游的位置,走向还原了水绕胡同,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

总长约900米,占地约1.3万平方米,设计水深平均为0.4-1.0米,最宽的地方达10米,最窄则为4.5米,再现600年前“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三里河水系美景。

现在的三里河公园河道曲折蜿蜒,古色古香的胡同和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依着水系的走向逐渐伸展开,京味儿的厚重与水乡的灵秀有机结合,赋予了胡同别样的感受。

三里河公园还有38棵老树

从这里走过,胡同深处,小桥流水,水穿街巷的美景和庭院人家的风情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