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之“琴瑟和鸣”

琴瑟合鸣,是说夫妻情深谊重,夫唱妇随。据文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左传》讲,"君子之近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琴、瑟常喻以和谐之意,表达夫妻感情和睦、朋友情谊深厚。

宋代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李清照18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二人门当户对,志趣相投,吟诗作赋,伉俪情深。夫妻二人经常节衣缩食,典当质衣,到大相国寺搜罗金石书画。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物却又囊中羞涩时,赵明诚便会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作抵押,夫妻间志趣相投,同甘共苦,就是"琴瑟和鸣"最好的诠释。

夫妻二人闲暇之余或谈心,或赋诗,可谓皆是彼此之间的"灵魂伴侣"。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夫唱妇随,神仙眷侣,莫过如此。

且听风吟品鉴历史,欢迎点评,点赞或转发,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