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大廣場,共產黨宣言的誕生地

布魯塞爾大廣場(La Grand-Place),布魯塞爾的地標,也是遊客必到的地方。和其他尼德蘭城市差不多,大廣場也是大市場(Grote Markt)。

大概在10世紀時,這裡還是一片沼澤地上的小城堡(屬於下洛林公爵),布魯塞爾就有“沼澤地上的家”之意。由於位於商業要道,13世紀時這裡形成了幾個交易市場。今天廣場四周的建築格局大致形成於14-15世紀。

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就是這座布魯塞爾市政廳(Brussels Town Hall),始建於1401年,歷經五十餘年建成,彰顯了布魯塞爾的繁榮和經濟實力。1695年,廣場上的其他建築基本都毀於法軍的大炮(路易十四發動的與歐洲反法聯盟的九年戰爭),唯獨堅固的市政廳沒有倒塌,於是就成了廣場上唯一的中世紀建築了。尖塔高96米,最上方5米高的鍍金人是大天使長米迦勒,布魯塞爾的城市守護人。

哥特式建築的細節,上面石刻的人物多為基督教聖人和當地著名的貴族騎士等。

廣場周邊的建築基本始於14-16世紀,大多屬於各個行業公會(注意不是工會),不過全部毀於1695年法軍的破壞,現在的建築多是18-19世紀重建的。1998年,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評為“世遺”,是歐洲最美麗的廣場之一(雖然有多種排名法,但布魯塞爾大廣場都能入選)。

建築上方的裝飾細節,除了裝飾雕刻外,還有文字說明和年代。

市政廳正對面的建築,叫Maison du Roi,被譯作國王之家(King's House)。高大的市政廳象徵當地市民的權威,那相對地,王權也不甘示弱,1504年,布拉班公爵在市政廳的正對面建了一座高大的宮殿,布拉班公爵府。由於某位布拉班公爵後來成為西班牙國王,所以就稱為國王之家。不過建築也在1695年被毀,現在的建築是1860年重建的,雖然還被稱為國王,但現在已是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撒尿小童的原作就保存在這裡。

前文在小薩布隆花園見到的銅像,最初就是從這個廣場上移過去的。那兩位反抗西班牙暴政的尼德蘭貴族就是在這裡被斬首示眾的(1568年)。

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

其實我們只要知道面對面的兩座主要建築,其他的是什麼也就不重要了,如今大多是旅館、餐廳和商店,如果都想搞明白的話,也沒問題,有所有建築的編號說明(共約40個)。

國王之家右邊第二棟白色的房子(俗稱鴿子,Le Pigeon),1851年,維克多.雨果因反對拿破崙三世政變稱帝,被法國放逐後曾住在這裡。

廣場上時不時搞些活動,這個正在搭建的看臺和正在調試的音響設施,感覺晚上會有個露天音樂會。

這棟建築也曾是布拉班公爵的住所。

對於中國人,廣場上還有個看點不能錯過,那就是挨著市政廳(東南側通道旁第2棟)的這棟房子。現在是家餐廳,過去曾是家咖啡館。房子上方的ANNO1698是房子的建造年代,原來有的房子也是毀於1695。

這家餐廳(或咖啡館)有什麼說法呢,1847到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這裡的咖啡館內寫出了《共產黨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早在15世紀時,這裡就是家叫Maison du Cygne的旅館,大意是天鵝旅館(House of the Swan)。18世紀時,房子被屠宰公會購買。馬克思和恩格斯寫《共產黨宣言》時,這裡是家咖啡館,俗稱“天鵝咖啡館”。餐廳門上方有個天鵝雕塑。

1845年,卡爾.馬克思是被法國(受普魯士的壓力)驅逐到布魯塞爾的,隨後恩格斯也追隨馬克思來到布魯塞爾。

餐廳外牆上的銅牌,寫有大大的KARL MARX。小字的大意是從1845年2月到1848年3月,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居住,並與德意志工人聯和會(Deutscher Arbeiterverein)和民主同盟(Association Démocratique)在這家咖啡館共渡的1847和1848年的聖誕夜。

現在這裡是家餐廳(Le Cygne,建築編號9),依舊可以喝咖啡,我進去看的時候,有兩位中國遊客正在這幅馬克思像下面喝咖啡,不知是不是在找兩位導師當年寫作的感覺。

中國人熟悉的另一景點,就是著名的尿尿小童(Manneken Pis)。穿過市政廳與天鵝咖啡館之間的通道,往南走一百多米就到。

雕塑所做的位置非常不起眼,我覺得可以比作在羅馬去看所謂真理之口的下水井蓋。沒什麼知識背景且簡單易懂,適合不喜歡做功課的旅行者。

我幾十年前就聽說過這個景點,那時可能連布魯塞爾是哪兒都不知道。對於中國人,可能知道的都是一個叫於連的小孩用尿澆滅了炸藥的導火索,拯救了整個城市。

其實,當地關於雕像的說法有四五個版本,我們熟知的只是其中之一。

我們看到的小童穿著衣服,據說習俗始於1698年,巴伐利亞選帝侯,西屬尼德蘭總督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伊曼紐爾為小童賜了一身衣服,此後只要是來訪的君主或貴族都會賜贈小童衣服,據說已經有七八百套之多,現都收藏在前面提到的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內。這一傳統一直持續到今天。

小童的銅像製作於1618-1619年,由於多次被盜,現在的銅像是1965年的複製品,原作與那七八百套服裝都保存在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

這是一家巧克力店內,用巧克力製作的尿尿小童。

尿尿小童周邊聚集著非常多的各國遊客。

與尿尿小童相反方向,大廣場的北面有個皇家聖于貝爾長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長廊的這是入口。

去過米蘭的一定會覺得眼熟。這個長廊建於1847年,共有三段,這只是其中一段。

長廊兩邊分別著眾多的商店、餐廳和咖啡館,還有劇場和電影院。

商店櫥窗的商品。

做成這樣的巧克力捨得吃嗎。

周邊的街景

雪鐵龍仙人掌,前年在意大利租的就是這種車,歐洲很多,國內沒見過。

好像到了華人區。

我們將車就停在這座大廈下。

比利時的停車費基本是荷蘭的一半價格,超過7小時就封頂了。

在布魯塞爾城的東部,有個很大的公園,50週年紀念公園(Parc du Cinquantenaire ,Park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公園及部分建築始於1880年,以紀念比利時獨立50週年。左邊的建築是軍事博物館和航空博物館等,右邊的是50週年博物館和汽車博物館等。

中間的凱旋門建成於1905年。

凱旋門上的四馬戰車,拿破崙很喜歡此類收藏。

公園很大,還有專門的健身和運動場。

公園的西北角有個很大的清真寺,19世紀的布魯塞爾大清真寺,因為開車匆匆而過,沒有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