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最疼你的人弄丟了

李宗盛有一句歌詞只有失去過的人才懂: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font>

簡單的歌詞,卻是無數個悽婉故事的縮影。/<font>

/<font>

窮酸小子出門闖蕩,功成名就帶著聘禮歸來之日,心愛之人早已嫁做人婦;/<font>


/<font>

意氣風發的丈夫整日忙於工作,名利雙收之後,換來的卻是妻離子散;/<font>


/<font>

重壓之下的父母背井離鄉的打拼,賺到了錢,卻和孩子形同陌路;/<font>

/<font>

還有一種,就是子女等不到衣錦還鄉,等到的卻是生離死別。/<font>

/<font>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中國人最普遍的遺憾。/<font>

/<font>

前段時間被微博上的一個故事刷屏,貴州山區的一位老人,女兒在廣東工作,每年只有過年才回家一次,過完年又匆匆離去。/<font>

/<font>

母親心疼女兒工作忙,一直報喜不報憂,幾次生病也不讓女兒知曉,身體每況日下卻假裝健朗。久病成疾,終於在一個深夜,母親抱病而去,死後幾天才被鄰居發現。/<font>

/<font>

女兒得知消息趕回後,對著母親僵硬冰冷的屍體嚎啕大哭說:“我好後悔啊,真的好後悔啊,過完年我不該回廣東。應該留下來陪媽媽。”/<font>

/<font>

此生此刻,後悔和眼淚是最無用的告白。/<font>

/<font>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再無歸途。/<font>

/<font>

從此以後,家中都再不會有母親等待的身影。我們是否也和這位廣東女孩一樣,總是在等:/<font>

/<font>

等我以後賺錢了,就把爸媽接回城裡住,讓他們頤養天年;/<font>


/<font>

等我變得更好,就向心中的那個男孩告白;/<font>


/<font>

等我結束手頭裡的項目,就倍家人一起去旅行。/<font>

/<font>

……/<font>

/<font>

到後來我們才發現,“等我……,就……”,這是一個無限延遲的將來時。/<font>

/<font>

“等等”,會變成“再等等”。/<font>

/<font>

等到那一天,我一定……/<font>

/<font>

對不起,你等不到那一天了。/<font>

/<font>

永遠。/<font>

/<font>

那一天到了,那個人早已不在了。/<font>

/<font>

也許彼時,他走了,她老了,亦或他是死了。/<font>

/<font>

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最多的無奈、最長久的空頭支票,給了自己最重要的人。/<font>

/<font>

結果,走著走著,就把最疼我們的人弄丟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