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白洋淀诗歌群落!知名评论家和诗人来雄安采风

雄安之声消息 5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20多位知名评论家和诗人齐聚白洋淀,在著名诗人林莽带领下,深入白洋淀诗群的主要活动和发源地——安新县大淀头和北何庄,寻访白洋淀诗歌群落主要诗人的足迹。

上世纪 60 年代末,林莽和芒克、多多等来到白洋淀水乡安新县下乡插队,他们在水乡生活、劳动,记录下困惑和迷惘,同时歌咏生活、乡愁和希望,成就了后来的 “白洋淀诗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参观白洋淀诗群纪念馆

此次活动由《诗探索》新诗会所、安新县文广新局和安新县作家协会共同承办,是“林莽诗歌创作研讨会”的场外延伸,著名诗歌评论家和诗人赵敏俐、刘福春、张洪波、邱景华、牛庆国、吴投文、王士强、刘波、蓝野、张立群、顾国强、陈亮、李世萍、冬子李、阿民等20多人参与寻访活动。

在插队旧居前合影留念

在插队旧居前合影留念

一行人先后到大淀头、北何庄村寻访,在芒克、多多插队生活的大淀头村,找寻诗人留下的足迹,访问诗人当年的朋友,并参观了“白洋淀诗歌群落纪念馆”;在林莽插队的北何庄村,人们参观了林莽先生旧居,探访当初林莽任教的村小学校,并和当年的房东、乡亲亲切畅谈林莽先生当初留下的佳话轶闻。在林莽旧居前,人们纷纷与林莽先生和乡亲留影,遥想先生在此生活的岁月并致以由衷敬意!

一行人还参观了北六村杨福春的白洋淀渔猎民俗展馆,通过参观、了解收集到的各种生产生活工具,对白洋淀地域的农耕、渔猎和生活有了一个直观和全新的认识。在白洋淀观光长廊,诗人们趁着月色,一览白洋淀夜景,回首往事畅谈未来,有的还放开歌喉,直抒胸臆……

​知名评论家和诗人合影留念

大家表示,林莽先生在白洋淀生活了六年,写出了一批有历史价值的作品,留下了一批有文化价值的绘画,为白洋淀文化的兴盛增加了亮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曾经养育过他的这片水域和村庄的无限热爱与浓厚的赤子之情。近些年,他多次重返白洋淀,为白洋淀写作者指导文学创作,组织中外诗人和学者访问白洋淀,为白洋淀诗歌文化名扬海内外、为促进白洋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和近50年诗歌史的见证者,他无疑是白洋淀的骄傲,也是中国诗歌的骄傲。随着雄安新区的建立,白洋淀文化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白洋淀的文化工作者和写作者,应不断吸收肥沃的白洋淀文化滋养,研究白洋淀文化,为雄安新区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张彬/摄影)

林莽简介:

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 年 11 月 7 日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1969 年到白洋淀(安新县北何庄)插队,同年开始诗歌的写作,后成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主要成员。1974 年底回到北京,后任职于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和《诗刊》编辑部。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 " 今天文学研究会 "、80 年代末 " 幸存者诗歌俱乐部 " 成员。现任《诗探索》作品卷主编。出版过《我流过这片土地》等诗集、诗文合集、诗画集 11 部。

致林莽

是成就你自己的唯一理由

在嘈杂的世事中

你保持了淀水一样的宁静

在那仿佛被凝滞的年代

你行走的脚步一刻不曾停

在举目无亲的小水村

你根植百姓

不再是漂浮的萍

在别人眼里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

你和你的伙伴

用诗和书点燃自己心中的那盏明灯

书 是盏里的油

诗 是引路的光明

一直照你前行

照你远行

祝贺林莽老师诗歌研讨会暨寻访活动圆满成功

201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