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常見的 POST 提交數據方式

簡介:

HTTP/1.1 協議規定的 HTTP 請求方法有 OPTIONS、GET、HEAD、POST、PUT、DELETE、TRACE、CONNECT 這幾種。其中 POST 一般用來向服務端提交數據,本文主要討論 POST 提交數據的幾種方式。

我們知道,HTTP 協議是以 ASCII 碼傳輸,建立在 TCP/IP 協議之上的應用層規範。規範把 HTTP 請求分為三個部分:狀態行、請求頭、消息主體。類似於下面這樣:

<method> <request-url> <version><headers><entity-body>/<headers>/<version>/<request-url>/<method>

協議規定 POST 提交的數據必須放在消息主體(entity-body)中,但協議並沒有規定數據必須使用什麼編碼方式。實際上,開發者完全可以自己決定消息主體的格式,只要最後發送的 HTTP 請求滿足上面的格式就可以。

但是,數據發送出去,還要服務端解析成功才有意義。一般服務端語言如 php、python 等,以及它們的 framework,都內置了自動解析常見數據格式的功能。服務端通常是根據請求頭(headers)中的 Content-Type 字段來獲知請求中的消息主體是用何種方式編碼,再對主體進行解析。所以說到 POST 提交數據方案,包含了 Content-Type 和消息主體編碼方式兩部分。下面就正式開始介紹它們。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 POST 提交數據的方式了。瀏覽器的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