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画山石时笔墨的应用技巧

前面讲过怎么画石头,皴法的运用和山势的走向,这些在芥子园画谱里都很好的展示出来,但是如何运用到笔墨上大家还没有认真体会到。其实笔墨的运用对现代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写生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笔墨的可贵也在于此。

关于笔墨水的运用,前面讲了破墨法,后面还有泼墨法、宿墨法、集墨法,等等的文字内容介绍,和视频示范。敬请关注墨尖族。

图文示范:

示范一:

先用小笔,把墨掭均匀,在笔尖蘸上浓墨,然后,先勾出石形。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笔尖 浓墨,笔肚是淡墨,笔根是水分,因此,一笔下去有墨分色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起到了石头面变化的作用,这就是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如下图)

在这里主要演示一种石头的用墨方法,怎样能做到立体和水墨相融的感觉。用淡墨、侧锋轻轻提拉,形成石头的块面,然后,再使略淡的墨色,勾勒出山形,用笔尖掭点浓墨,给它衔接上去,在这里,可以看到墨色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

在这期间,可以运用一些皴法,比如,用一种披麻皴的效果,来显示这种南方的地理结构,一自然地貌的一种方法。这里完全可以展现墨色的运用,在阴处可以调深一点,笔锋侧向纸面,用侧锋仍它皴擦出石头的立体感,轻轻的提拉,慢慢的堆积,然后形成这种浓淡的变化,最后,收出石头的形状。

石头的造型和山坡的造型已经出来了,在近处可以用淡墨,勾勒出它的形态,然后用淡墨冲淡它后面的形状,达到由近而远,由阴暗到向阳的这一面,使它的立体感和水墨效果水乳交融,达到非常好的一种效果。

示范二:

还有一种,如果在一种气候变化的季节,比如说雨天,蒙蒙细雨,和阴暗一点的,萧瑟一点的气候下,表现的一种苍茫、苍润的感觉。我们同样可以用水墨的效果把它做出来。

比如说,可以笔尖朝下,笔肚朝上把笔扎开,用自然的笔岔做出一种乱柴的感觉。然后用淡水破开,达到一种自然晕开,晕化的效果。

侧锋、逆锋,如下图。然后用清水晕开,在这里,如果我们想在山峦之间有一段雾气,那么在这个雾气进而面怎么做到上下结合,同样也能使人感觉连为一体,然后,使云口的自然面更加自然,做出远锋,在笔墨的晕化上可以达到一种交融的感觉。这也是一种自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