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丨中国小镇进化史上的“新名片”: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

开幕式现场

平遥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平遥县人民政府县长石勇讲到:“平遥当下的艺术节品牌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平遥国际电影节,但从根本上讲,这些并不是平遥的本土文化元素,双林寺、郑国寺保存了国内最精彩的传统雕塑,可以说平遥是最有资格做中国雕塑之都,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这是我们做雕塑节最主要的地方。”

平遥县委书记武晓花致欢迎辞

晋中市委宣传部长任秀红致辞

国际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致辞

雕塑节学术总主持吴为山通过视频祝贺展览举办

相关领导给国外艺术家和策展人赠送礼物

领导嘉宾观看展览

2018年7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平遥古城揭幕,雕塑节以“雕古塑今”为主题,邀请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学术总主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对话”,由国际著名策展人Lorenzo Benedetti(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策划,“内在的生命意志”部分由青年策展人魏祥奇策划;第二部分为“中国精神”,由邵晓峰、秦春晖策划;第三部分为平行展览,呈现了 “平遥国际雕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平遥国际雕塑节院校青年艺术家展”两场展览。

对话:以雕塑为历史与内在的意志

作为本届平遥国家雕塑节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部分的“国际对话”展,分别由国际著名策展人Lorenzo Benedetti(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和青年策展人魏祥奇策划。

国际部分现场播放的博伊斯作品

其中,国际部分主题为“以雕塑为历史”,分别呈现了约瑟夫·博伊斯、威廉·阿纳斯塔西、蒂娜、奥利弗·拉 瑞克、拉斐尔·海蒂、尤纳·弗莱德曼、尼娜·贝尔、曼德拉·罗伊特、多米尼亚·曼加诺&马里克·范·罗伊、克里斯托夫·韦伯、拉奎尔、帕西亚斯等等19位国际重要艺术家的最新的创作,他们的作品都曾参加过威尼斯 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项目,而其中大部分艺术家的新作是在平遥进行的在地性创作。

乌拉.冯.勃兰登堡《七窗帘》《seven curtains》Ulla von Brandenburg

国际部分艺术家作品

国际部分艺术家作品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展环境,我很关注中国的当下,也非常感兴趣这次展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展览使用了很多工业元素,比如水泥、大理石、钢筋等等,展览主题“以雕塑作为历史”,就是想要通过雕塑材料传达一种历史观,一个社会性的观念和一个艺术性的观念。此次展览的很多作品是在平遥现场创作的,如何把中国的材料与西方艺术串联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展览就像一座桥梁把中西方嫁接在一起,这也是此次展的主要目的。”策展人Lorenzo Benedetti讲到。

国际部分艺术家作品

展览以博伊斯的录像作品为起点,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匈牙利艺术家尤纳·弗莱德曼(Yona Friedman)带来两件特别具有纪念性的经典作品《Scribbles》,由平遥的学生以及居民共同完成,一件放置在室内,另一间则放在室外的开放式空间。这两件新作品展示了艺术家秉持的不规则及即兴结构,并完美地表达建筑与居住者的理想关系,作品使用了大约2公里的铝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交错的视觉效果,表达其对于平遥古城建筑群的独特理解,同时学生与当地居民的加入互动。

国际部分艺术家作品

拉斐尔·海帝 Raphael Hefti《We are not one way trip to mars people》

拉斐尔·海帝 Raphael Hefti《We are not one way trip to mars people》

拉斐尔·海帝作品《We are not one way trip to mars people》将10吨涂料平铺在3000平米的展厅中,置身其中仿佛穿梭在彩虹海洋中,非常的绚丽多彩,在谈到作品时,艺术家讲到这件作品看起来非常像平面绘画,似乎和雕塑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其实这是件雕塑作品,作品的细节非常丰富,有无穷的变化,并且当下的雕塑概念已经非常宽泛,可以是一个想法,也可以是一束光,在这里他也想讨论雕塑的边界,此外,他还会在平遥古城的外围创作大型的公共作品,用水泥铺出一条彩虹大道,永久留在平遥。

现场嘉宾合影

策展人魏祥奇

展厅现场

中国部分以“内在的意志为主题”,展示了隋建国、徐冰、展望、张羽、宋冬、向阳、谭天、耿雪、郑泽生等等20余位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与国际艺术家进行了一场对话,以期艺术家、观众能够在现场感受到今天中国艺术创作思想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艺术家尹朝阳作品

艺术家张羽作品

艺术家志村姐弟作品

“我要讲的是一个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从哪里开始?从山水画开始,最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展览大家可以看到徐冰、张羽、邵帆、向阳、面隋建国、展望和宋东等的作品,这一条线下来,我想呈现一个文化的人,哲学的人到一个温暖的人的故事,中国人的生活可以从徐冰的卷轴画到后面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这个系统本身是有意思的,所以我选择传统这条线索来与西方艺术家进行对话,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策展人魏祥奇讲到。

艺术家谭天作品

艺术家欧阳苏龙作品

而关于展览中青年艺术家的选择,他表示:“青年艺术家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推介,他们的创作非常好玩,去历史化,他们的创作特别讲究形式,语言上探索,这是他们有意思的地方。”

徐冰《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

艺术家徐冰此次展示的作品为《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艺术家用最为普通的,甚至是被废弃的日常材料,包括塑料纸、树叶和干草等,堆积出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氤氲之气。我们在正面观看作品时可以看到笔法,可以看到墨韵,但这一切都是艺术家精心构造的中国传统文人式的精神世界。

向阳《可到达的彼岸》

向阳的《可到达的彼岸》用真实的渔船,创作了一件像建筑一样的作品,在这里船成为精神的象征。这件作品停泊在平遥古城,也是一次独具意义的旅程,在我们环顾这艘船时,也能够感受到一种超现实、超时空的历史链接。

隋建国《触手可及——涌泉与圆柱体》背景为艺术家耿雪作品

隋建国的作品《触手可及——涌泉与圆柱体》中,熔化的聚氨酯堆积显现出一个黑色的“身体”,隋建国从“盲人摸象”到“肉身成道”,都在追求尽量少用自己的思考去雕塑和规训物质,而是顺着放空自己的欲望更无意识地捏造,让无意识去主导自己的肌肉记忆,最终呈现出一个确定的形体。

展望作品

展望的“假山石”系列创作源于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湖石、假山石的直接拓形。假山石作为中国传统文人造园的符号性元素,被艺术家用不锈钢的现在材料所转换,由此带来了传统与现代的比照。

宋冬《同床异梦3》

宋冬的《同床异梦3》是一件专门为平遥创作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情感的温度,有热量就像是拥抱,宋冬将旧的生活用具、旧门窗,与镜子、彩色的玻璃和灯光并置,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现实和梦境等,多时空交织的复杂景象。

郑泽生《消失的香格里拉》

艺术家郑泽生《消失的香格里拉》也是一件为平遥创作的作品,作品的材料来源于2014年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的残留物,他将这些物件熔解后做成了一件贲巴壶,借此次平遥雕塑节,用自己的方式,让曾经见证一座古城朝阳落日的灵物,重组肉身,穿越半个中国,在另外一个古城获得新生与欢聚。

中国写意精神:展现中国雕塑家的生命意识和思想境界

“中国写意精神”分为三部分:一是意象人文;二是意态万千;三是意气风发。这三个部分以三个维度呈现了吴为山、李象群、陈云岗、鲍海宁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雕塑大家、名家以及优秀青年雕塑家的最新创作,将中国写意精神以多视角、多层面的雕塑形式与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

展览现场

《伟大的行者——马克思》

青铜 460cmx100cmx73cm 吴为山创作于2018年

《天人合一—老子》

高6米 青铜 吴为山创作于2008年

中国美术馆馆长、本届雕塑节总学术主持吴为山讲到:“作为艺术创作,写意雕塑创造的视觉形式重在神韵把握而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表面描摹,能清晰地触及到本质,具有意蕴丰厚、出人意表、审美发散等基本特征。它是中国人文诗性自然结构与心理结构的融通,是个性审美心理和社会审美心理统一于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化。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雕塑艺术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之后,在新时代力倡‘中国精神、中国立场、中国气派’的精神感召之下,已经形成并确立了‘写意’的文化和思想气质。”

武定宇 溪山闻声——水天一色

柳青 快递时代

陈健 老猎手

观众能在参展艺术作品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因为“写意”的概念与精神已经内化于雕塑艺术家的心灵深处,这些雕塑创作呈现的正是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和思想境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平遥投资软环境论坛

平遥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平遥国际雕塑节特设传统雕塑营造单元,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双林寺的彩塑资源,助力山西省传统雕塑 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与传承。

论坛现场

此次平遥国际雕塑节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通过在山西省征集省内传统及民俗雕塑艺术作品为渠道,为共同搭建起这座中西方雕塑艺术沟通的桥梁,协力同心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户外展示作品

作品门类:囊括泥塑、彩塑、面塑、炭塑、煤塑、根雕、砖雕、木雕、石雕、玉雕、铜雕等在内的雕塑类作品。

户外展示作品

同时,本次国际雕塑节还特设城市投资软环境论坛环节,以平遥国际雕塑节为特例,以艺术和文化活动为切入点,以城镇投资和软环境建设为讨论议题,并特邀联合国工发组织“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大会”相关国际专家出席,与城镇发展决策者对接,探讨文化特色小镇发展与城镇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经验,分享城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设经验和成果。

平遥:一座冉冉升起的文化创意之城

平遥古城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的历史风貌。 同时平遥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如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成功举办,使平遥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同时也在由内而外的改变着平遥的城镇气质,但平遥的综合发展还需要更具特色和深度的文化品牌支撑。

户外展示作品

平遥县人民政府县长石勇讲到:“我们希望平遥古城不仅仅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千年古城,还希望它是一个包容开放的艺术之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期待平遥国际雕塑节能成为一次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盛会,成为平遥的又一张名片。”

户外展示作品

因此,平遥国际雕塑节的未来展望不仅考虑到艺术表现水准以及今后的市场化运作,同时还力争充分结合平遥今后几年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全面发展大计,以艺术文化为撬动力量,带动当地原有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