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当年的《无人深空》终于变成了“有人深空”

过度宣传是在一款游戏宣发过程中最忌讳的事情之一,如果宣传力度过大引来了玩家太大的期望,那么当成品送到玩家手中后这种期望往往会变成失望。两年前的《无人深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从发售之初过分的宣传和低劣的品质就遭到了玩家口诛笔伐。不过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它又的确愈发接近当年宣传阶段的模样,称得上是游戏历史上“咸鱼翻身”的一大典范,甚至在几天后还将推出联机模式。

终于,它现在是“有人深空”了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最初的宣传阶段,制作人对游戏内容简直是乱吹一通,甚至后来还因为他们吹得太狠而被玩家以虚假宣传的名义起诉。当时他们称:游戏中一共有1800多亿亿颗星球可供玩家探索,在这片达到漫无边际的星球中玩家的行为可能会对其他玩家造成影响,但几率不大——因为这片宇宙太过巨大。

一整个宇宙,太吸引人

各式各样误导性信息不绝于耳,当时的1800多亿亿颗星球全部都是有少量素材拼接自动生成,并且玩家的确只有很小的几率对彼此造成影响:几率为0,的确够小。随着制作人的话语,一些玩家也被灌输了这款游戏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内容,便也跟着制作人一起吹嘘这款游戏的厉害之处。

Sean:来和我一起吹爆No man’s sky吧!

当时玩家仿佛狂信徒一般相信着这款游戏会是千年难遇的神作,在游戏发售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一名前微软社区经理试玩了《无人深空》并抨击:这款游戏十分无聊,结果这一言论一经发出就遭到了玩家的反对,认为他作为前微软员工是因为本作不登录Xbox平台而出现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做法。

被Sean洗脑后玩家哪还听得进去这种话

最后当游戏正式推出后,仅3G的体积,而星球、生物等内容都是随机胡乱拼接而成,原本玩家都以为会有的联机模式不存在,原本玩家所期待的传奇般星际旅行也变成了找材料做燃料跃迁的过程……

堪称画风突变

最过分的是游戏中有一种叫做“寰宇证”的道具,最初的版本中寰宇证一共有V1-V3三种等级,在一开始V1和V2还算比较正常,但当玩家拿到V3之后却诧异地发现,那些原本需要寰宇证V3才能打开的房间内却空无一物。

介绍里倒是说得挺高端

直到这个时候,玩家才明白过来——《无人深空》根本就是一个半成品,多年以来的开发虽然让它勉强发售,但游戏内容实在和玩家期待的样子相去甚远。

两年时间弥补曾经失去的诺言

这样一款辜负了所有玩家期待的游戏,在短时间内便受到了如潮水般的差评,Steam好评率仅维持在35%左右,一股股的恶评让制作人在更新了两三个小版本修复了一些Bug和优化问题之后,便销声匿迹。

制作组Hello Games办公室

这一消失,就是整整一年。玩家之间纷纷都在传出一些谣言,说他们在游戏卖了一笔钱之后便撒手不管卷钱跑路了。直到2017年下半年,《无人深空》终于又有了一些动静,一次性更新了一个大版本,这个版本几乎是游戏在回炉重造之后才拥有的结果,不仅让原本的游戏体验舒适了许多,还加入了建造与地面载具系统。

载具的加入还是让人挺高兴的

在1.3版本更新后,游戏终于算是稍微和玩家最初期待的内容有些许相符,虽然挽回了一些口碑,但依然丑得可怜的宇宙生物和严重不符合人们常识的深邃宇宙依然没有满足大部分玩家需求。好在建造系统为这流水线一般的游戏历程加入了不少乐趣,让玩家在周而复始的跃迁过程中找到了一丝别样的乐趣。

新版本真的变成了太空版“美丽水世界”

今年,已经是《无人深空》发售后的第三个年头了,和去年一样,这次《无人深空》依然将迎来一次大更新。新的版本叫做《无人深空NEXT》,终于算是加入了联机模式,也加入了第三人称视角。

无论是联机模式还是第三人称,对于这款游戏来说都意义非凡,前者毋庸置疑是玩家从一开始就期待着的内容,而第三人称——玩家角色终于有建模了。

从最开始就不难发现,实际上玩家所扮演的角色根本没有建模,玩家就是一个飘在空中的摄像机,手里的枪只是UI的一部分,不仅游戏内容只能算半成品,连细节方面赶工痕迹也尤为严重。在NEXT版本中将加入的联机模式和第三人称模式或许真的能让它更加接近期望值一些。

真实的“生态圈”指日可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中可玩内容的确在持续增加,其实从预告片里除了第三人称与联机模式外,我们也能看出一些原本没有的东西,譬如比以往更加丰富的水底世界以及行星环,即使它在最初发售时如何劣质,就目前来说它也的确更加接近玩家原本所期待的样子,起码这一份初心不应该被否认。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虽说《无人深空》在宣传阶段从某种方面来说“欺骗”了玩家去购买这款游戏,但事情就摆在我们眼前,Hello Games也从未放弃过他们呕心沥血数年制作出的游戏,哪怕它的质量着实堪忧。

无人深空正变得越来越好

相比之下,另一些游戏则选择了更轻松的方式:破罐子破摔,甚至还有发售半成品并以收费DLC的形式补齐内容的存在,就好比《幻》和《最终幻想15》。前者的做法只能沦为业界笑柄,而后者则很“无耻”地利用这样一款半成品又捞了一笔。

态度是否决定成败?

不得不承认,《无人深空》最开始的确是“坑”到了极致,宣传内容和实际游戏内容契合度不会超过30%,甚至都有玩家以虚假宣传的名义起诉制作组Hello Games,但两年来他们并没有放弃《无人深空》反而用不懈的努力去证明:这款游戏还有救,只是需要一些时间。他们的确也做到了些许,曾经留下的遗憾也在一点一点被弥补,从建筑到载具,再到第三人称,它早已不是刚发售时的那个游戏,早已脱胎换骨。

也许它值得原谅

当初玩家怒其不争,辜负了玩家们的期待不无道理,但如今的Hello Games也算是浪子回头,或许从最开始玩家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与一些始乱终弃的厂商来说,这种做法虽然来得迟了些,但“良心”或许会迟到,它终究没有缺席。已经过去两年,玩家们或许也该放下曾经的成见,重新去审视这款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