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上百元的宝贝无人问津,农大叔却说出摊一年比打工强,为啥?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会在空旷的地上或者人流众多的街头隔五天逢一次集市,面向的顾客大多是周围村庄的农家人,生意人大多是本地的零散经营者,这便是我们俗称的农村大集。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农村大集大同小异,虽然发展不同,但依然是居民日常居家购物的理想场所。这是沂蒙山区某地的农村大集,四旬年纪的大叔摆摊做零售生意。


大叔经营的摊位是古玩生意,有各类古钱币、铜制品、瓷器、古书籍、印章等等,大叔介绍说,这些普通的古钱币售价1元一枚,品相好、年代久远的古钱币有2元一枚的。
据了解,大叔是农村大集周边的居民,农忙时节一般在村里忙碌自家地里种植的各类农作物,非农忙时节便在集市的这处角落做古玩摆摊生意,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通过与大叔聊天得知,摊位上所售的这些物品是定期从农村走街窜户低价收售的,然后经过简单的整理摆在摊位上出售,通过赚取差价赚钱。

看起来颜色旧的碗,一件150元,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大叔说,别看这碗旧,但是正宗的古玩货,是当今人们收藏的宝贝。
摊位上摆放的铜制品,这是一只蛤蟆,不知道这些铜制品是不是人们俗称的古玩,售价120元一件。
人们之所以称之为古玩,是因为年代久远,有收藏价值或者能捡漏,但是这位农民大叔的摊位上物品繁多,看起来却没有顾客光顾,编者觉得很意外,这些基本是价格上百元的宝贝,怎么一直没有顾客询问、了解。
这些看起来年代久远的瓷器,是大叔上月从偏远的地区收购的,大叔说,这两年瓶装的瓷器每年600元,不掺假是正宗的年代货,购买让你捡漏一次。
大叔说,想这类小饰品类的不注重赚钱,主要靠吸引,这个古玩生意虽然平日看起来不繁忙、不热闹,但是有些商品售价高,由于基本是低价收的,然后高价卖出去,有的一件就能赚三四千元,看着不起眼,其实一年的收入比打工强,而且不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多日不开张,开张一次吃数月,难道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