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阿里·與神耳語」放飛靈魂丨在這裡遇見自己

有一個地方,叫“阿里”

阿里是美麗的,最艱險的地方往往有著最驚豔的風景,

阿里是神秘的,也是神聖的,這裡缺少人類的足跡,卻也沒有阻止人類腳步,

這裡有湖泊、山峰和古老的寺廟,湖泊靜謐清澈,山峰直插雲霄,

在這觸手可及的天際雪域,似乎閃動著佛光禪意,

晴雨變換、乾燥缺氧、物質匱乏、生死難測,

一切的磨難沒有阻擋作者的腳步,而是把自己的內心漸漸放大,處之淡然,又把自己的內心漸漸縮小,敬畏自然。

有一種說法是:

如果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那麼阿里便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如果西藏是“人類之謎”,那麼阿里便是“人類的謎中之謎”。

沒錯,無論是阿里的美還是阿里的荒涼都是極致的。

聖城拉薩,朝聖起始的地方

對於很多人來說,西藏的魅力如同一罈散發著迷人幽香的老酒,神秘而難以抗拒,清晨布達拉宮廣場簇擁的轉經人、大昭寺前執念的朝拜者、八角街裡淳樸的貿易交換商、瑪吉阿米中好奇的各方遊客、宗角祿康公園旁安詳的藏族阿媽、哲蚌寺激烈碰撞的辯經僧侶……

藏傳佛教與凡塵、執念與淡然、安靜與碰撞、融合與差異、信仰與自由,這一切拼湊成西藏獨有的文化內涵。

六月的拉薩

沒有了杭州的炎熱

陸陸續續來這邊旅遊的人也多了起來

當地人的生活很閒暇

他們每天早上都會在布達拉宮與大昭寺轉轉經

然後在茶館裡坐著

點一小壺酥油茶和一份藏面

然後三五成群的一起聊著天

流浪在街上

漫無目的地逛著

你可以在大昭寺廣場上坐著

曬曬太陽、發發呆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還有那些虔誠的信徒們

然後思考著你認為在思考著的人生

雪山在哪裡,神就在哪裡

這裡的雪山多得簡直叫人驚喜。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一抬頭,一睜眼,就能看到雪山遍地。

而無論你往哪裡走,也無論你走出多遠,似乎總也走不出雪山的懷抱。

“岡仁波齊”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名字。然而,儘管它被稱為“阿里之巔”,事實上它並不是這裡的最高峰。但這並不影響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在人們心中,岡仁波齊是神山:它在哪裡,神就在哪裡。

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岡仁波齊形如一枚直插雲霄的橄欖,整座雪山如同水晶砌成的一般,輝煌而且莊嚴神聖。它的主峰更是酷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因此又被藏民們稱為“石磨的把手”。

在《岡仁波齊》這部電影中,感染很多人

那虔誠的信徒,壯麗的景色

都給岡仁波齊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藏傳佛教中

認為岡仁波齊為宇宙的中心

是所有藏民心中的神聖之地

人們堅信:

岡仁波齊雪山是造物主對人們的暗示,是神留在人間的印跡;

從山的南面望去,可以看到它著名的標誌——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

而且不知為何,岡仁波齊山的向陽面,白雪皚皚,終年積雪不化;而神山的背面,卻一反自然規律地長年無雪……

納木那尼峰,藏民稱之為“聖母之山”或“神女峰”。

西面的山脊呈扇狀由北向南排列,東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蝕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

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則較為和緩,峽谷間傾瀉著五條巨大的冰川,冰面上佈滿了冰裂縫和冰陡崖。

在塔欽,能看到納木那尼的日落,一片金黃灑在它身上,再加上前面的一片藏北草原,組成了一副很唯美的畫面。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界上。它的北坡在我國西藏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峰大本營,坐落在珠峰山腳下,這裡海拔有5200米。

傍晚的時候,正好能拍到落日的光線打在其頂尖。

夜晚的星空,能讓人感覺整個人被星海所包圍。

一措再措的豔遇,只為遇見最美的你

“措”在藏語裡的意思是湖

在阿里地區,能與“措”來一個最美的豔遇

瑪旁雍措又稱瑪法木錯。藏語意為“無能勝湖”,西藏三大聖湖之一。

坐落在岡仁波齊和納木那尼峰之間。

在雍仲本教的教義中,瑪旁雍措被說成是龍神的宮殿。

傳說

岡仁波齊本來與納木那尼相愛

但是在一次騎馬比賽中

岡仁波齊深深的愛上了瑪旁雍

兩個人私底下相會

但是被納木那尼發現了

納木那尼最後出走

大結局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納木那尼和岡仁波齊變成了山峰,遙隔相望;瑪旁雍變成了湖措,坐落在他們兩個之間

瑪旁雍措被稱為“聖湖”

而在它的旁邊,只有一路之隔的地方,還有一個拉昂措

但是拉昂措卻被稱為“鬼湖”

一個“聖湖”,一個“鬼湖”

行程鮮明的對比

相傳

兩湖水底之間有宇宙之門,將兩湖之水暗中相連

聖湖和鬼湖的水質完全不同:聖湖的水清爽甘甜,鬼湖的水卻苦澀難嚥

這兩極的對立讓人不禁會想到本尊與佛母相擁的大象徵:宇宙乃至一個蟲子的精神是和諧統一

正邪本是兩個對立面,而在這裡卻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鬼湖和聖湖在同一座雪山下生存,沒有仇恨沒有戰爭,只有相互廝守著億萬年的蒼涼歲月

鬼湖經常是無風三尺浪,湖邊是暗紅色的小山,色彩古怪迷離

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西藏三大聖湖之一

納木措,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

在西藏古老的神話裡,在苯教或藏傳佛教的萬神殿中,在當地牧羊人和狩獵者的民歌和傳說裡,

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措不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聖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婦。

念青唐古拉山因納木措的襯托而顯得更加英俊挺拔,納木措因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綺麗動人。

在這裡,“滄海”早已變成了“桑田”

在這裡,曾經是“滄海”

現在卻已變成“桑田”

時間的痕跡在這裡被體現無疑扎達土林,位於阿里的腹地

從西北到東南,綿延175公里,寬45公里,海拔大體在4500米上下,與北方的黃土高原十分相似。

它位於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沿象泉河谷一字排開,遍佈整個扎達縣內。

這些高低錯落的“土林”千姿百態,遠遠望去,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嚴整的山體宛若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古城堡。

而這其中,又尤以位於毛刺溝的土林最為壯觀,它的面積達數百平方千米,場面十分開闊。

汽車穿行其間,就像是在繞著眾多巨人的腳掌打圈,使人忍不住疑惑自己是否誤入了某個神秘的大峽谷。

關於扎達土林的形成,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扎達這塊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由龍王“魯傑博”統治。

在那裡有很多高大的宮殿建築、繁華的街道和數不清的村莊。

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經過強烈的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海水慢慢退去,

“魯傑博”統治的這塊地方漸漸露出地面,

那些曾經是海中的美麗的宮殿建築、村莊街道、高山懸崖、樹木花草全部一覽無餘地展現在人間……

面對這灰褐色的一望無際的土林,不得不說,它是這片大地上一種偉大的時間藝術。

在這裡,人們親眼看到滄海是如何變成了桑田。時間彷彿是一雙巨大的手,曾大刀闊斧地來過了扎達,帶走了湖泊,帶走了海洋,只留下層層疊疊的溝壑和莽莽蒼蒼的泥土排成的“森林”。

如今,扎達土林靜默安然的樣子,又總使人想起“亙古不變”之類的誓言與約定。

如果沉睡的靈魂需要喚醒,那麼在這片火星一樣的土林世界,霞光,便是那個身懷絕技的仙女。

因為,白天,土林在驕陽下往往呈現出一派焦澀灰枯的衰敗景象,只有當清晨或黃昏來臨,扎達土林似乎才真正獲得了生命:那一束束炫目的光線水花一樣濺起,落在土林上,使土林每一個細微的褶皺裡都呈現出金子般的光澤,令人歎為觀止。而且我們還聽說,在特定季節的某些傍晚,霞光下的土林甚至會出現猩紅如炭的奇景,無比妖嬈,無比絢麗。

古格王國遺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於阿里札達札佈讓區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

在這裡,還依稀能感受到曾經的一世鼎盛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帶ta去阿里

曾經有人說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帶ta去阿里,去感受阿里的浪漫

其實還有後半句

如果你討厭一個人,帶ta去阿里,去虐死ta...

而我,帶來了我的隊員們(為了尋找阿里的美)

都說西藏往西,才是真正的西藏,往西就是“藏西秘境,天上阿里”。

這裡有世界級神山——岡仁波齊,這裡有藏地聖湖之首瑪旁雍錯;這裡還有百公里之闊的扎達土林和擁有七百年曆史的古格王國遺址。

到了這裡,我把遠方的遠,歸還阿里。

阿里殘酷的高原環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正因如此,阿里的宗教藝術等文化沒有斷層和流失;

轉山路途艱辛,只有親歷過的人才會明白這到底是身體的苦修還是心靈的遠行。

我覺得,在阿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放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