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也有“清明上河图”

最近,笔者有幸欣赏到“新昆明人”张先生花了四年多时间和心血,绘出的长达107米、宽1米、重达30多公斤的《盘龙江,昆明母亲河》长卷。

张先生原籍山东,1953年生于天津。多年前携家人从天津来到昆明,就喜欢上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尤其是昆明;其独生女儿也爱上了昆明和一位昆明小帅哥,喜结了良缘……

八年前,张先生举家来到昆明,安了第二个家,成了“新昆明人”,如今,外孙快九岁了。几个月前,张先生的女儿喜添一对“龙凤胎”,全家其乐融融……

张先生成为“新昆明人”后,喜新不厌旧,既喜欢昆明“小巧玲珑”的盘龙江,也不忘天津宽大流长的海河。有志在云南完成三个“百”心愿。其中,第一个“百”心愿,就是就是这幅一百多米的《盘龙江,昆明母亲河》长卷。

在全家人支持下,张先生从2014年3月20日61寿辰那天开始,脑思盘龙江,眼观盘龙江,心系盘龙江,手绘盘龙江,脚步多次“丈量”盘龙江;为盘龙江有无数不眠之夜,因盘龙江使血压升高住进医院;为画盘龙江,翻阅了不少资料,以精益求精;为画盘龙江,画了不少草稿,消耗了不少笔墨宣纸,甚至一个几十米的长卷。终于在今年1月20日,完成了这幅长卷……

几天前,笔者追随张先生的这幅长卷,从发源于昆明东北部嵩明县梁王山间幽谷中,流淌在新老昆明人心里的母亲河盘龙江源头开始,自北向南“旅行”:翻蟠龙,出松花,跨龙川,别龙头,游霖雨,过通济,经敷润、穿南太,下宝善,闯得胜,汇双龙……等等50多座老桥和新桥,一直“游”到滇池边,76年前出生的地方……

一“路”上,波光潾潾:盘龙江欢笑着,飞跃着,翻腾着、荡漾着、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清悠悠,慢腾腾注入滇池……

一“路”上,风光无限:山峦起伏,阡陌叠翠,绿茵缤纷,百花争艳;建筑群鳞次栉比,有高塔地标,有历史建筑;有公园,有庙宇;有车站、有码头;有学校,有医院;有展览馆,有歌舞厅;有会展中心,有名人故居;有新开楼盘,有在建工地;公路铁路纵横交错,车如流水马如龙……

一“路”上,往事如烟:50年代,笔者曾在如今小花园乘船,在南坝步行,沿盘龙江去滇池海埂;曾在八大河戏水;曾挖一窝羊土,修筑盘龙江河堤;曾走路到龙头街看望集中学习搞运动、修水库的父母;60年代,曾为救山火从马街翻山越岭到松花坝水库;70年代与老伴认识后,或骑自行车,或“压马路”沿盘龙江寻访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生活旧地,又顺盘龙江漫步回城……

一“路”上,重温历史、感受现实;“听”长卷“诉说”神话、故事:

历史上,赛典赤·瞻思丁对滇池、盘龙江的治理成果,被张先生绘进长卷里;现实中,笔者外公兴办、母亲教书、兄长上学的赵家村原“小寺小学”(金家小学)虽不复存在,却被张先生绘在长卷里,成为历史;盘龙江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也被张先生融进长卷里……

俱往矣,盘龙江一切的一切,被张先生绘进长卷里,常在笔者梦萦中……

看着张先生忙得一身大汗,把长卷铺开卷起,既心疼先生,又心疼长卷!面对张先生对昆明和盘龙江情深爱浓,既钦敬,又感动!欣赏这具有高超专业绘画水平的长卷,赞叹不已!弱弱请问:“先生毕业于何美术院校?师从哪位名师?”

张先生幽默并谦逊地笑答:“虽就读于‘昆明盘龙江美术学院’一年级,师从‘院长’赛典赤·瞻思丁老先生。但绘画技能,还在初学中……”